原标题:打前站|习主席首次到访巴拿马,为何“不感陌生”?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1日电“¡Chinos,amigos!”在地球另一边的巴拿马,当地人见到一副东方面孔的我们,总会笑着喊一声:“中国人,好朋友!”
2017年6月,中国和巴拿马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不到一年半,这个美丽的加勒比海国家将迎来一位尊贵的中国客人——国家主席习近平。
“同很多中国人一样,我对贵国虽未曾亲至,但并不感陌生。”作为首位访问巴拿马的中国国家元首,习主席访问前夕在当地发表署名文章这样说。
要说巴拿马最著名的,莫过于巴拿马运河。那么“不感陌生”的缘由,我们不妨先从这条运河说起。
19世纪50年代,首批华人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帮助巴拿马人民修铁路、挖运河,许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些参与运河修建、扩建和管理的华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运河华人”。
建成了这条连通起大西洋和太平洋、有着“世界桥梁”美誉的运河后,许多华人后代都定居在了巴拿马。与先辈们筚路蓝缕异国谋生不同,如今不少华人已成为当地各领域的佼佼者,为推动巴拿马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餐馆、中巴公园、中巴友谊学校……在充满拉美风情的巴拿马城,“中国元素”并不鲜见。巴拿马400多万人口中,约有28万华人,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华人聚集区之一。
今天的巴拿马运河上,一派繁忙景象,每年全球近6%的贸易运输从这里通过。站在这一“奇迹工程”岸边,望着一艘艘货轮,依然能想象到当年修建者的艰辛。
目前,中国已成为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2016年6月26日,来自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巴拿马”号成为运河扩建后的首航船只。
“你好,可以给我拍张照片吗?”在巴拿马运河畔的“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纪念碑”旁,我们偶遇一位运河华人后代。
尽管已经移居巴拿马37年,日日夜夜守着运河生活,刘扬烈还是希望在习主席到访这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在运河畔留下一张纪念照。
刘扬烈的爷爷和伯伯都曾参与运河的修建和维护。和身边的大多祖籍广东的“运河华人”后代一样,他对这条河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地时间2017年6月12日,刘扬烈和同乡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听到巴拿马总统宣布了中巴建交这一重大消息。
“有人高兴地跳起来,跑到大街上欢呼,有人兴奋地放起了鞭炮,运河华人几十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回忆起当天的场景,刘扬烈难掩激动之情。
160多年前,华人来到巴拿马多为生活所迫。而近年来,被巴拿马的海上交通枢纽地位及开放的金融业所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此经商、安居乐业。对于他们而言,建交后最直接感受到的好处便是往返两国的便利。
“现在签证一给就是五六年,北京到巴拿马城的直航航线也开通了。我们生意更好做,生活也更舒心。”在巴拿马科隆自贸区已工作13年的浙江商人黄玉靖说。
科隆自贸区位于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入海口处,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已多年是这里最大的商品供应国。
“你看,这条街上的商铺几乎都是中国人开的。”黄玉靖自豪地说。
在科隆自贸区内,货物转口自由,无需缴税,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从这里走向整个拉美地区。中巴建交后,自贸协定相关磋商已经开启,巴方也表现出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极大兴趣,这些都为两国间经贸往来描绘了新的蓝图。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巴拿马政府已经签署了关于铁路运输系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个好消息令科隆自贸区的中国商人非常关注。
2017年11月巴雷拉总统访华期间曾表示,巴拿马至哥斯达黎加的铁路建设计划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希望中美洲铁路建设能够引入中国技术和资金。未来,这一铁路将与巴拿马运河相匹配,形成更强大高效的运输物流体系。
“以后我们的商品运到邻国,或许就不用像走水路那么耗时、走公路那么费钱了。”望着地图上的一个个中美洲国家,黄玉靖的眼里有着无限憧憬。
满满的期待背后,是建交后中巴关系已翻开崭新一页的事实。
晚上8点,本是饭后歇息的时间,巴拿马大学孔子学院里却灯火通明。尽管刚刚落成一年多,“汉语热”却让这里人气颇旺。
奥尔梅多是巴拿马城的一名警察,也是个十足的“IT控”。他表示,虽然中巴建交不久,但世界早已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对中国在电子通信领域的浓厚兴趣,令他产生了学习中文的念头。
“中国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巴拿马国民大会国际关系部副主任蒙塔内斯欣慰于自己的远见。他在十几年前就把两个孩子送到了中国留学,孙子也即将在中国出生。
已经去过7次中国的蒙塔内斯还有个特别的身份——巴拿马在华留学生家长协会会长。目前,已有近千名巴拿马学生在中国学习,成为中巴友谊的新生力量。
蒙塔内斯表示,160多年前首批华人抵达巴拿马,开启了两国交往的百年沧桑历程。现在习主席即将到访,巴拿马人民非常期待,这是“里程碑式的大好事”。
“咱们是朋友,就该常来常往。”蒙塔内斯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