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高腰棉鞋,套两双棉袜,垫两双棉垫,穿一条厚棉裤;上身稍显单薄,棉服里一件保暖内衣和一件绒衣——早上7点钟,冒着零下25摄氏度的严寒,王崇林全副武装出了门。
“上薄下厚,林区工人的典型穿法,穿多了干不动活。”王崇林是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海林林业局的一名森林扑火队员,“今年初,局里按照国家林草局批复规划开展国家级人工红松林大径材培育试点,需要进行野外经营性间伐作业,我们中队5个党员带头请战。”
王崇林在前探路,班组7名队员踩着他的脚印前行。山间积雪或深到膝盖,或只没脚踝。一公里的山路,足足走了将近半个小时。
稍事休整,几个人聚拢到一块儿,强调一遍作业安全规范,便分头行动。
斜坡上,王崇林找定一株红松,碗口粗细。“这些红松树龄都在20年以上,当时‘重造轻抚’,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病虫害多发,树径生长缓慢。2014年林区全面停伐,现在间伐作业,是去其糟粕,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王崇林半蹲下来,扒开树根周围的积雪,找准根部往上3厘米左右位置,操控油锯开伐。“伐木看似简单,门道其实不少,就拿判断树干倒向来说,一看树干弯曲度,二看树冠侧重。”王崇林启动油锯,轰轰作响。不大会儿,红松轰然顺山倒下。王崇林掸掸腿上积雪,又奔下一株树而去。
中午11点多,大伙儿围拢来一块儿吃饭,汗水早已浸透内衣。按规定,山里不能生火。有的队员是从家里带的保温饭,王崇林则拎起暖水瓶泡了两包方便面,图个热乎。匆匆扒几口,大伙儿又分头去干活。“手上活不能停,要不然身上汗一晾,风一吹,像掉进冰窖里。”王崇林说。
下午将近4点,天色已暗,与进山时一路欢声笑语不同,返程时队员们已经筋疲力尽。“这样的日子,要重复一整个冬天,总共完成6万多立方米的作业量。”王崇林说,“再苦再累,也要守好这片绿。”
(王天驰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1年02月09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