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抓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让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实实在在脱贫。产业脱贫在各地有丰富的实践。2020年记者走访的40个农户中,从产业发展中直接受益的有21户。
什么样的产业脱贫带动效果好?人们说,那些“贴着地面”的产业带动农民最多,促进脱贫的效果也最好。
产业怎样“贴”到地面?在秦巴山区的陕西安康市记者看到,当地把工厂办到群众身边,让搬出来的群众方便进工厂。易地扶贫搬迁是安康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短短5年时间,有300多万人搬出深山。搬出来,如何能致富?安康的做法是大力建设社区工厂。
这很像上世纪80年代江浙一带的“工业下乡”。当地在符合条件的小区里建社区工厂,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毛绒玩具是主要产业。移民搬迁来的人们在小区居住,在社区工厂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保障收入。
在安康市汉滨区,记者随机走访了10户移民新区的搬迁群众,其中有8户是近3年从外地打工返乡的。他们之所以放弃外出务工回乡来,就是因为家门口有了工厂。尽管回乡后的工资可能没有在外高,但是能和家人团聚是他们更大的企盼。人回来了,社区有了人气,地方发展也就有了新气象。
与安康这种让工厂“贴近”群众的方式不同的是,很多地方直接把当地特色产品发展成产业。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就通过发展茶叶产业直接带动群众致富。该镇志强村的廖三勇在50岁之后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在村里寻找致富门路,想过种桃树、栽辣椒等多种办法。2018年,村里发展白茶产业。他积极参与,领办专业种植合作社,一年收入就有六七万元。
沿河是江苏张家港市的对口帮扶县。近年来张家港积极帮扶该县发展乡村产业。记者在沿河县中界镇高峰村见到了罗贤国。他和妻子都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在外地打工10多年后,2008年他们回到村里,却找不到增收门路。2019年,张家港市在村里投资办起鹌鹑养殖场,他在养殖场打工年收入7万多元。这种“贴着地面”的产业不仅可以吸引农民就业,还能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