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首语
时光如大河奔流,载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亿万中华儿女,昂首阔步行走在2020年的脱贫之路上。这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一年;这是战疫情战贫困“两手抓两手硬”的一年;这也是各项脱贫攻坚举措多元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年。
举旗定向,鼓足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波澜壮阔的脱贫历程,正在让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告别绝对贫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正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决战决胜、一往无前。
年度热词
决战决胜
带领全国人民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指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国已经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累计减贫9300多万人。到今年2月底,全国贫困县从832个减少至52个。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元宝村,村民在收获紫黑香糯。新华社发
这52个县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再加上疫情对减贫进程产生的影响,攻克这52个“堡垒”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困难面前,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持战疫战贫两手抓,向深度贫困发起冲击,用胜利成果筑牢脱贫信心。各地在脱贫攻坚战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为克服疫情影响,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一系列脱贫部署卓有成效,到今年11月,52个贫困县均已宣布脱贫摘帽。我国将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挂牌督战
今年2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对2019年年底全国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共1113个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重点督战五项内容:一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情况;二是贫困家庭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公益岗位新增就业、无劳动能力家庭兜底保障情况;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和后续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四是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情况;五是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扶贫成效考核以及各地“大排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在挂牌督战中,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开展督导,推动政策资金倾斜聚焦,指导帮助各地解决突出问题。承担东西扶贫协作任务的相关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切实履行帮扶责任,聚焦挂牌县、村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引进的服装加工企业甘肃拓奇扶贫车间的员工在服装加工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
今年以来,各地高位推动挂牌督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要求明确重心,解决攻坚难题,确保“督有实效”。坚持既“督”又“战”、以“督”促“战”,各地对发现问题逐一对账销号,避免督强战弱、重督轻扶等问题,不断强化脱贫攻坚措施效果。各地在挂牌督战中注重抓产业、看长远,筑牢了脱贫根基。
战疫战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了正吃劲的关键时刻,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全面小康也到了丝毫不能松懈的时候。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但贫困地区各地各族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双线作战,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既战疫情又战贫困,力争让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加快脱贫摘帽,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各部门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出台一系列“硬核”措施,促进贫困户复工就业,制定防返贫措施,科学开展帮扶,确保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在具体工作中,各地一方面强化政策供给和“人财地”等要素保障,注重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受疫情影响大的领域和人口倾斜;另一方面有针对性解决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农畜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工等问题,切实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在两场战役的战场上,各地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各种要素保障“硬核”发力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持续保持战疫情、战贫困良好势头,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在云南省会泽县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里,8岁的张玉(左)与朋友一起玩跷跷板。新华社发
为防止疫情造成贫困户返贫,各地建立返贫监测机制,跟踪研判贫困人口就业收入情况,对后期确实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随时落实低保政策,做到应纳尽纳,做好兜底保障。
消费扶贫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一头连着发达地区广阔市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创新举措。今年以来,各地不断创新消费扶贫模式,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途径让更多农村土特产品实现“出山”,丰富着城市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动能。9月1日,首届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在京拉开帷幕,活动以促进优质特色扶贫产品销售、保障城市“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有效供给、构建社会扶贫长效机制为目标,以社会扶贫网为信息服务平台,将采取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结合、集中发动与持续推动相结合等方式,统筹各方面资源购买和帮助销售扶贫产品,拉动贫困地区扶贫产品消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主要包括消费扶贫专柜专项推进活动、消费扶贫专馆专项推进活动、消费扶贫专区专项推进活动、“扶贫832”销售平台专项推进活动和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共5个专项活动。通过系列专项活动,组织动员各方面资源购买和帮助销售扶贫产品,推动扶贫产业融入全国大市场,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劳动稳定增收。
农民在河北省顺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附近的岩田现代农业园区大棚内采摘草莓。新华社发
消费扶贫活动拓宽产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营造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汇聚成强大的爱心洪流,切实助力农民增收,为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加把劲、再加油”。
稳岗就业
促复工、稳增收、稳就业,是确保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的关键之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群众就业带来的冲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打通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务工、公益岗位务工三大主要渠道。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工作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有效对接;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结合规范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分配开发公益岗位,妥善安置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各地加大政策供给,落实补贴政策,强化劳务对接,开展“点对点”服务,有效加快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进程。截至今年10月,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超过去年全年,稳岗就业取得突出成效。
让更多贫困户养上“致富鸡”
作者:杨宁(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养鸡产业具有周期短、成效快等特点,同时节粮型蛋鸡瞄准的是我国人均土地少、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非常适应广大贫困地区的气候和饲料资源特点,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方式。
种业是农业的根基。作为一个家禽遗传育种工作者,我始终把培育适合我国广大贫困地区的新品种作为奋斗目标。这些年来,我带领团队育成“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新品种,饲料转化率达1:1.99,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节粮型蛋鸡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推广,覆盖了12个省区的68个国家级贫困县,帮助养殖户走差异化养殖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发展养鸡产业,品种要先行。为此,我们团队共培育了7个国家级蛋鸡肉鸡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由点到面,成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培养了致富脱贫的产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培育了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
除了培育和推广新品种以外,我还担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带领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分析研究贫困地区的特点和资源禀赋,集成整合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体系试验站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实施“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通过近三年不断探索,开创了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全国各地已有26个项目先后投产,帮助3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金鸡项目成为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我国广大贫困地区还孕育着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藏鸡就是世界独特的高原品种。这几年,我积极投身藏鸡的开发利用工作,曾多次赴西藏尼木、达孜、林芝等地实地考察,克服高原反应坚持工作。尼木县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在我们的建议和指导下,尼木县制定了《尼木藏鸡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1年)》,按照政府、财政、金融、企业、贫困户“五位一体”扶贫联动原则,确立了藏鸡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让原始“土鸡”成金字招牌。
以“精准扶贫、品种先导、技术集成、体系支撑”为基本原则,我们摸索出了养鸡产业扶贫的新模式,我也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科技扶贫绝对不能昙花一现,脱贫摘帽仅仅是第一步,在建立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各地要利用好已经建立起来的产业基地,持续不断地培养本地人才,让产业优势落地生根。
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
作者:陆弟敏(广西百色田东芒果试验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广西百色田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田东就把芒果产业作为扶贫的大产业。但由于芒果新品种选育跟不上市场需求,科技含量较低,成果转化少,导致整个芒果产业的经济效益不高,芒果产业对脱贫的贡献率很低。
以科技为引领,努力打通扶贫致富“最后一公里”,这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广西百色田东芒果试验站站长和高级农艺师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我努力运用科技力量助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以小芒果带动老区人民走上致富路。
近些年,我穿梭于群山之间,手把手教会群众科学管理方法,带领团队研发攻克了芒果“早花摘除技术”“保花保果技术”和“小分子诱导芒果开花技术”等科技成果,让芒果增产达24.8万吨,增加产值12.9亿元。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出现短期滞销,导致部分芒果种植户对于是否继续投资管护准备开花的芒果树持观望态度。我提前投入复工复产大会战,带着团队技术和设备来到芒果基地录制芒果早花摘除技术等视频,通过远程课堂、各乡镇芒果种植户微信群、抖音等多种途径传播视频,让广大种植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及时按照视频教程要求对芒果进行科学管护,为整个年度芒果产量和品质打牢基础。
目前,芒果产业已经成为田东县特色农业发展引擎和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累计有0.54万户贫困户1.1236万人依靠种植芒果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些资源我们不保护好,过若干年我们原有的资源可能就要流失了。为此,我积极建议加大保存芒果田间活体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国芒果产区进行查缺补漏普查,抢救收集野生近缘种、特殊性状种、地方品种,为我国芒果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为芒果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科技的推动,能有效推动当地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将带领技术人员与高校专业团队合作,建设芒果种质资源系统保护体系,完善芒果产业绿色发展标准,加大力度对无公害水果进行产地和产品的认定,按照生态、绿色、高产高效的标准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并促进芒果深加工和产旅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将更多的芒果产业园等打造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助推乡村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整理)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5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