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推进脱贫攻坚 > 正文

“贫中之贫”如何“黄土生金”——从4个家庭看河北阜平之变(2)

“贫中之贫”如何“黄土生金”——从4个家庭看河北阜平之变(2)
2020-12-08 15:21:24 新华网

“一直种菇吗?”记者问。

“不是,从24岁结婚开始,家里收入一直靠大枣。”杜玉明说。

阜平是著名的大枣之乡。自2012年以来,因为大枣生有“烂果病”和外地枣的冲击,种枣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然而,苦于找不到更好的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当地仍将大枣作为主导产业。

尽管心里没底,杜玉明还是加栽了不少枣树。

“从种到收,打药、除草、修剪,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打药的钱,算上人工更是赔钱。”

不种了!杜玉明曾经几次下狠心:“可毕竟种了30多年啊,就像养了个娃儿,还真是舍不得。”

2015年,严重的“烂果病”让杜玉明彻底对大枣“寒了心”。“再也不种了!出去打工也比这个强。”杜玉明把种枣的器具扔在了墙角。

“寒心”的不止是杜玉明。当初选择的扶贫产业,多是建立在单户经营的基础上,抗风险能力几乎没有,这让许多种植户损失不小。

“贫中之贫”如何“黄土生金”——从4个家庭看河北阜平之变

河北省阜平县黄连峪村脱贫户杜玉明在北果园食用菌基地劳作(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县里为此开了好几次“诸葛亮会”,干部一个村一个村看,寻市场、问百姓,四处找门路。阜平地处山区气候温凉,有丰富的菌棒生产原材料,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明显。

那就种蘑菇!于是,当地引来龙头企业带着贫困户一起种蘑菇。企业负责建棚、品种、制袋、技术、品牌、销售“六统一”,农户负责栽培管理。

被大枣“寒了心”的杜玉明,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开始包棚种菇。

“从企业拿来菌棒,采下蘑菇按保护价卖给企业,稳妥赚钱。”杜玉明觉得这个营生很暖心。

从“寒心”的大枣到“暖心”的蘑菇,阜平县实现了带贫产业模式的华丽转身。

2019年,阜平县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等扶贫产业实现农民年收入9.8亿元,人均年收入5373元。

“贫中之贫”如何“黄土生金”——从4个家庭看河北阜平之变

这是河北省阜平县安居家园集中搬迁安置小区的笑脸墙(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冻哭”的火炕与“无用”的棉被

走进安居家园小区,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楼道口晒太阳。炭灰铺村脱贫户朱海红的新家就在这里。

虎尾兰、蛇皮兰、吊兰、发财树、仙人掌……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阳台边的花上,屋内绿意盎然,暖意融融。

“贫中之贫”如何“黄土生金”——从4个家庭看河北阜平之变

这是河北省阜平县安居家园集中搬迁安置小区(1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