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9月29日电 题:山东惠民:产业在门口脱贫不用愁
新华社记者 邵琨
今年40岁的王希胜一大早骑上电动车,来到山东惠民飞佳食品有限公司上班。
王希胜是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马北村人,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孩子生活,后来在干活时右手臂受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
精神的创伤,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垮了这位庄稼汉。一段时间里,他过着不管不顾、整天醉醺醺的生活,靠政府救助度日。
“那时候,闺女问我要几元钱买本子和笔,我都拿不出来。”回想起曾经的那段日子,王希胜很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说,“没钱给她,孩子就在一边哭,可我真的是没钱。心里很难受,有时候就去邻居家借20块钱。”
后来,姜楼镇党委委员左登俊多次到他家中走访,与他唠家常、帮助清理卫生,鼓励他要乐观自强,抓住扶贫政策的机会,依靠自己的劳动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为了帮扶贫困户,姜楼镇召开“汇聚企业力量、助推精准扶贫”用工双选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平台和就业机会,每半年开展1次爱心企业与贫困户“用工对接”活动。通过政府牵线搭桥,2017年4月,王希胜顺利应聘到距离家不到1公里的惠民飞佳食品有限公司。
飞佳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韩国龙说:“他上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个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姜楼镇一直把产业扶贫作为主阵地,想方设法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目前,姜楼镇有70多家企业、4个扶贫加工车间,吸纳了近200名贫困人员就近就业。
在姜楼镇茂盛化纤有限公司,田家集村贫困户田秀华正忙着加工绳网。“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既能照顾我生病的丈夫,也能接送孩子上下学。”田秀华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上学不花钱,丈夫吃药维持就可以了,自己上班每月能挣1000多元,生活能过得去了。
姜楼镇党委书记姚先亮说:“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姜楼镇通过产业扶贫,不仅让贫困户收入增加了,而且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有了稳定的收入,2018年,王希胜顺利脱贫。现在,他以前欠下的外债快还完了,家里买了洗衣机和冰箱。工作之余,他还侍弄着7亩多土地和家里的小菜园。看到王希胜的变化,马北村村民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姜楼镇的贫困户还享受到“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政策帮扶。在王希胜家里,他开心地对记者说:“看看,这个屋子里的所有东西都是政府帮我闺女置办的,我一分钱不用花。”
如今,姜楼镇又引导脱贫户学习电商技能,对有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直播教学、普及电商知识,让脱贫效果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