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下,北京市防疫形势趋稳向好,复工达产也呈良好态势,落实“六稳”“六保”正是稳住经济基本盘、有效防范风险、努力完成全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从7月16日起,《北京青年报》开辟专栏,聚焦全市在助企纾困、激发市场活力、保住基本民生的大背景下一幕幕鲜活生动的“一线场景”,这些场景将真实反映我国经济“韧性”的优势和政策惠民的力度。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如今,京郊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园种上了莲雾、火龙果、猕猴桃等南方特有水果,成熟后立即发往商超或销售点,一些园区甚至可以直接将新鲜果品快递至市民家中。“南果北种”,不仅促生产保供应,丰富了首都市民的“果盘子”,而且加速了北京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让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水果走进寻常百姓家。
7月15日,记者来到玉泉山脚下的玉泉采摘园,一个个颜色鲜艳的莲雾挂满枝杈,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技术员张宣正在采摘成熟的莲雾果实,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竹筐。“我们园区共有10亩地用来种植莲雾,如今已经到了果实成熟上市的季节,我们每天都能采摘大约300斤莲雾,装箱发往市场销售。”
莲雾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水果,能够顺利引进到北京种植,得益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大胆尝试与技术创新。“北京市民对外观新奇、营养丰富的南方水果有大量需求,甚至有些南方水果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像火龙果、猕猴桃、番木瓜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许永新说,近年来北京探索推广“南果北种”,就是“促生产保供应”的具体体现。北京南果的种植面积从0逐步增长到840亩,带来了产量与市场供应量的双增加,市民不仅能吃到最新鲜的南果,而且口感风味比在南方种植的果品更胜一筹。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但北京是如何打破常规,实现“南果北种”的品质更加上乘?许永新表示,北京在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一边儿引进种植南方果树,一边儿攻克技术瓶颈,用精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升果实品质。“比如,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不适合南果生长,我们就把露天种植改为大棚种植,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在大棚内,水肥调控更加精细、精准、可控,北京的昼夜温差比南方要大,这样一来,有利于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口感风味自然更好。”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种植的南方水果已达15个种类,包括火龙果、猕猴桃、香蕉、番石榴、番木瓜、莲雾、枇杷、番荔枝等,2019年的总产量达到125万公斤。许永新介绍,经过前期的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近年来北京进入到“品种调整”的新阶段,京郊南果种植更侧重于选择节水节能、有特色、高效益的品种。例如,引进的矮晚柚、丑橘、台湾长果桑等,在京郊冬季无需加温可安全越冬,减少加温能耗;引进的免人工授粉红肉火龙果,节省用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促进火龙果生产性栽培。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种植园区把成熟南果发往商超或销售点,目前在小汤山特菜大观园(东区),就有火龙果、香蕉、番木瓜等北京自产南果正在销售。此外,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种植园区相继推出了线上销售模式,市民网上下单后,第二天就能收到货,果品更鲜、口感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