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建坡
走进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城南14公里处的新草湖乡阿克提砍村,这个在2002年前还是一片戈壁荒漠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生态移民新村。
通讯员刘建夫摄
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前,一排整齐有序的门面房格外吸引眼球:邮政所、商店、餐厅、修理铺……群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一应俱全。今年56岁的巴哈尔古丽·沙布尔在这里经营一家商店。
巴哈尔古丽·沙布尔的商店门口,女儿萨妮耶·阿不力米提正在帮妈妈往冰柜补货。女儿懂事孝顺,学习非常努力,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这是最让巴哈尔古丽·沙布尔骄傲和欣慰的事。
在她的记忆里,以前世代居住的老草湖,没有柏油路,交通闭塞,距离县城有100公里。想要去一次县城,需要赶马车走两天,坐拖拉机也要走一天。村里很多孩子初中毕业都没有出过乡,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乡,在那样的氛围中,想要学有所成是很难的。
蜿蜒1321公里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长期以来,塔里木河中游地区分布着的长100公里、总面积147万亩的天然胡杨林和灌木林带,是维护绿洲生态和生产安全的屏障。20世纪,由于上中游用水增加,塔里木河下游360多公里河道曾彻底断流,造成下游两岸的胡杨林大片死亡,隔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的绿色屏障几乎被毁,两大沙漠显现“握手”之势。
为了阻止两大沙漠合拢,让塔里木河沿岸再现绿色长廊,自2002年开始,地处塔里木河中游的轮台县启动实施塔里木河治理移民搬迁工程。老草湖乡曾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0多倍。这里的胡杨林面积急剧衰减,最严重的地方减少了约60%。老草湖从位于塔里木河沿岸的原始胡杨林区整乡搬离,退出的1万多亩耕地全部种植生态林。
说起当年的事,阿孜古丽至今仍记得,大家刚从草湖乡整体搬离的时候,对故土恋恋不舍,对未来生活疑虑重重,那种“愤愤不平”现在想来“很可笑”。
阿孜古丽说:“2002年11月,我抱着一只小羊羔离开了老草湖,心里非常悲伤,两眼泪流不止,在小羊羔经常吃草的地方静坐了半个多小时才默默离去。当时觉得只有这里才最好,去哪里都不会有这里好。”
搬到新的地方后,至少半年的时间,阿孜古丽都没有笑过。随着移民新村的建设越来越好,移民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到位,新草湖乡越来越成规模,她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阿孜古丽说:“来到新草湖后,大家种地、养羊、养鸡、买农机具、买家电等,政府都给发补贴;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费用全免;老人干不了活,政府给发养老金;看病人人都有医疗保险……这样的好日子比老家不知好了多少倍,这里才是最好的。”
时光过去了近20年,如今的老草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处处湖泊、湿地、河沟交织,有“大漠英雄树”之称的胡杨与生性坚韧的红柳遍布塔里木河两岸,白鹭、黄鸭、黑鹳、黄羊等野生动物在树林、湖泊间出没,呈现出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生态画卷,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凸显。
村民买合木提·麻木提在老草湖生活了27年,目睹了家乡艰难的生活。他记忆里为数不多的开心时光是和小伙伴们挤在一起看电视的那3个小时。“那个时候,每晚8点开始供电,我们都挤在有电视的邻居家中,到11点停电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在多好呀。我们是生态搬迁的真正受益者,看一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买合木提·麻木提说起易地搬迁后的生活,脸上满是自豪和感激,竖起了大拇指。
买合木提·麻木提把家里的20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自己做了专职村干部,妻子在村里开了一家超市,全家一年的纯收入达15万元。去年,买合木提·麻木提家买了越野车,修了新房子,生活越过越红火。
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望实实在在变为现实后,过去的一切顾虑和不好的情绪都烟消云散。尤其是实施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工程后,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造林、滴灌绿化、胡杨林拯救复壮等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被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后,轮台胡杨林公园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
搬离了老草湖,但草湖乡每年都组织干部群众组成志愿服务队,在旅游旺季来到老草湖帮助管护站的工作人员维护卫生环境。“那里永远是我们的家,我们希望那里变得更加美丽。”说到志愿服务,今年46岁,在老草湖生活了28年的阿克库木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阿西木语自豪地说。
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樊卫民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保的理念在轮台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沙漠边缘基本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现在,这里有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景观原始的胡杨林区,白杏、香梨、葡萄、石榴、核桃、苹果、李子和桃等果品种植渐成规模,生态移民工程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生态承载能力。
“以前离开这里的野生动物又都从四面八方回来了,植被也越来越茂盛,看到这里一天天地变好,我感到非常欣慰。”老草湖胡杨林管护站工作人员拜哈提亚·艾买尔指着在湿地中觅食的白鹭说。
《光明日报》(2020年07月10日04版)
通讯员刘建夫摄
通讯员刘建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