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对口帮扶的党员干部一次次来到我家里,帮我分析贫困原因、探讨脱贫对策,给我这个曾经的贫困户送来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利用小额金融贷款创办了牛羊毛加工合作社,亚东县帕里镇居民扎西旦增从一个“穷得冒烟”的贫困户,到如今年收入6万多元。说起党员干部在脱贫致富路上给予的帮助,他竖起了大拇指。
海拔4300多米的帕里镇,被称为“高原第一镇”,这里生长着闻名高原的优良牦牛品种——帕里牦牛。为打破传统散户养殖模式,帕里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拿起“小黑板”与群众面对面算经济账、生态账,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引导下,纷纷将牦牛作价入股公司进行规模化养殖。通过养殖选育、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帕里牦牛肉现已远销上海、浙江、山东等地。2019年,牦牛产业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201人,实现增收622万元,入股群众分红534万元,实现了“牦牛入股、牧民到产业公司就业”的良好格局。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温泉基地,村民投工投劳、入股分红,经营家庭旅馆,大伙的腰包都渐渐鼓起来了。”亚东县康布乡下康布村支部书记罗杰说。自2010年以来,亚东县先后选派了4轮100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从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900余名干部充实驻村工作队,16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全县25个村(居)产生了40多名致富带头人,形成了齐头并进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党的政策好,村里变化大。”在村干部“支招”下,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村民边巴次仁学会了鲜花种植。成为村里的致富能人后,他还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种花技术,带动全村乡亲把仁青岗村打造成了当地闻名的鲜花村、旅游村。
在亚东采访,每一个生动鲜活的脱贫致富故事背后,都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舒成坤表示,亚东县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推进脱贫攻坚等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亚东县创造出一个个脱贫奇迹。2016年,亚东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连续三年保持在1.18%以下,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00多元,并于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如今,农民富、家乡美的幸福画卷正在边陲亚东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8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