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习总书记来红寺堡考察不仅进了弘德村刘克瑞家的牛舍,还摸了他家的牛头。“确实,场面令人感动。虽说全村扶贫车间还有9个,但是近几年红寺堡最‘牛’的产业还是养牛!”说完,红寺堡区扶贫办主任吕振中拉着记者就往外走。
车上吕主任滔滔不绝:尽管劳务输出和就近务工占农民收入的一部分,但是大幅度增加其收入还是要发展种养殖产业,养牛看养什么牛,最关键是怎么养……
我们的车子顺着一块“中烟‘飞地’养殖园区”的牌子下拐进去。天哪,好壮观。在一幢幢现代牛舍里,高大肥壮的西门塔尔牛三五成群地悠哉悠哉。园区门口遇见村民李小龙。养牛了吗?养了几年?李小龙回答:“才参与两年。”养多少?收入多吗?“多呢,没想到养牛能挣这么多!去年我贷款加上自筹投资12万,孩子她娘也投12万,去年我们夫妻挣8万,今年加大投入你加上去年的股份能挣20多万呢!
养牛怎么收入会是这么多?”说来话长着呢”红寺堡镇镇长白占玉大声介绍道:弘德村和同原村是2012、2013年先后从同心县和原州区(西海固)移民搬迁过来的两个深度贫困村,15000户、5.7万人。全镇10万亩地,虽说人均1亩水浇地,干不了什么,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纷纷外出打工,折腾几年,到了2016年建档立卡户仍旧是1500户、1.4万人。
怎么办?很快乡村领导一致将脱贫攻坚目标锁定发展养殖业。这些年牛肉市场价格始终稳定,扶贫政策越来越好,村民养牛积极性高。但是分散养牛不仅规模和品质上不去,主要是污染环境。“因此我们这里起步就是推行合作社集体养牛”,弘德村支书任军告诉记者,2018年全村成立3个养牛的合作社,带动33个建档立卡户,年出栏达到320头。随着这两年全镇养牛合作社越来越多,很快就售牛价格彼此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和统一销售,去年起红寺堡镇将10个合作社合并为联合社。
“红寺堡镇牛产业规模推行联合社机制,这种机制创新的前提条件是中烟集团捐资1500万建设起这个现代养殖园区”,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琳兴致勃勃。当常言道,外因还要靠内因起作用。这里乡镇干部创新意识很浓,很快解决养什么牛、怎么养的问题。他们外聘宁夏1+1专业养殖团队进村养牛,像李小龙这样建档立卡户只要以贷款和自筹方式投资入股即可,年底拿分红,到今年底243个养殖户均收入4万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看来吕主任没有吹牛,这里的牛产业“牛”在运行机制。不是简单的公司+农户,而是后面还加合作社+联合社,养殖户入股投资之后,完全解放了劳动力,李小龙夫妇还可以在别的企业务工再挣得一份收入。
“实施联合社机制以后,全镇养牛的盘子越做越大,今年不仅合作社将达到15个,银行放贷2500万,年出栏一下子便1870头,明年目标是3500头不算吹牛”,白占玉镇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