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风沙滩,茫茫无人烟。说起宁夏脱贫的老大难地区,就不得不提到同心县。同心县隶属于吴忠市管辖,位于宁夏中南部,山脉、丘陵纵横交错,土地沙化贫瘠,曾经一度只能靠天吃饭。
↑鸟瞰宁夏吴忠市同心县
春夏之交,记者走进同心县。“为什么说我们这里脱贫难?难在没有水,难在少数民族聚集,难在产业基础薄弱,难在教育程度匮乏!”然而,同心县县委书记马洪海话锋一转,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这片干涸的土地,尤其近几年,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拼命干,愣是使这里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3%降至2019年的0.61%;贫困户也已由26823户102126人降至560户1718人。
山上到山下寻找新生机
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顾名思义这里曾是深度贫困村。通过从山里到山外整村移民搬迁,解决了人畜饮水、农业滴灌以及交通问题。
“搬迁下来以后,主要靠着2万亩的土地生活,主要种小麦、玉米、马铃薯,有的人家里也养一些羊。但是这样的收入远远不够生活,很多人还是选择外出打工。”旱天岭村村支书丁建华回顾起那些贫苦的岁月,直到2016年开始大力发展养牛产业,才逐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起初是农户自发养殖,规模小,品种也不统一。2016年宁夏自治区人大帮扶旱天岭村筹措担保资金一百万,让银行放贷给农户。2017年中核集团进村对口帮扶,为鼓励农户养牛每户奖补2到5头牛,每头补2000元最高可补10000元。宁夏自治区人大针对中核集团未补农户养2头牛以上的,每户补5000元。
2018年,旱天岭村以中核集团+党支部+致富带头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搞起了集体经济。“养牛园区共投入2100万元,中核集团共投资500万元,400万元用于牛圈等基础设施,100万用于买牛,其余全部由县里牵头整合各项扶贫资金投入。”旱天岭村驻村第一书记田彦虎告诉记者。
建档立卡户马启华今年70岁,是园区的一名工人,对这份工作他十分满意:“我现在每个月在这的工资是2900元,家里养了20头羊,每年还能参与集体分红5000元,这个收入完全足够我们老两口舒舒服服的生活啦。”
目前园区内共养殖1000头来自黑龙江的西门塔尔牛,统一采购、统一喂养、统一销售。中核集团挂职干部同心县副县长薄怀涛表明:“中核集团所有扶贫投入不回收成本,每头牛的利润在4000元,所有利润参照全村股民分红60%,流动发展30%、建档立卡户补贴10%的比例,继续用于旱天岭的产业发展。”
像旱天岭这样的移民村同心县一共有24个,十一五期间移民18642户,72055人,十二五期间移民8869户,43624人,十三五期间移民1532户,7150人,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行产业配套、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个跟进”。从山里到山外,从山上到山下,从当时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2019年突破9000元,不得不说,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已经实现了大半。
培育特色产业打通致富路
要想富,产业是支柱。马洪海书记概括同心县的产业可分三类,“老树发新芽”、“老树开新花”和“无中生有”。
“老树发新芽”是指养殖产业,回族善于养殖,养牛养羊一直是同心县的传统产业。规模化养殖将从前的土牛、
土羊更新成品种牛、品种羊,90%的牛都是西门塔尔,羊有杜泊羊、湖羊、萨福克等品种,品种羊的收益是普通羊的五倍。目前,全县肉牛、滩羊、生猪饲养量达到23万头、190万只、0.9万头。2020年牛可突破25万头、羊突破200万只,达到人均一头牛人均10只羊。
“老树开新花”是指拉长产业链。以枸杞产业为例,全县有14万亩枸杞,有两家万亩有机枸杞基地。宁夏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有限公司流转了河西镇菊花台村和旱天岭村的10000亩土地,连续8年获得国际有机认证。目前延伸产业链,从单一的销售干果到与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研发出六个种类,80多种产品。比如果酱、原浆口服液、冰鲜果、冻干粉、面膜等。
董事长刘国民见到记者十分热情,“我们现在延长了有机枸杞的产业链,农户也从流转土地到采摘到加工环节全程受益。每年6月中旬到8月上旬、9月上旬到11月上旬是采摘期,用工量可达到30万人次,每人收入10000元以上。主要解决了留守妇女、老人以及假期学生的务工问题。”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无中生有”,过去的同心缺水干旱,但是土壤丰富,光照时间长,没有工业污染。近年来引水上山,移民搬迁劳动力充沛,开始发展黑毛驴、芦笋、菌菇等绿色高端种植产业。
“疫情期间很多农作物都滞销,我们这恰恰相反,订单多的都不敢接。”宁夏驰百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河江带着记者参观下马镇窖子坑村的扶贫车间,这里有几十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加工芦笋。
↑旱天岭的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