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
2020-08-27 10:53:59 经济日报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到规划布局、环境营造、产业集聚等方面,持续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圳GDP从1979年不足2亿元跃升至2019年近2.7万亿元,人均GDP居全国第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广东省第一,主要污染物减排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任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已成为深圳这座全球知名创新城市值得骄傲的一张“新名片”。

顶层设计,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深圳虽是全国一线超大城市,却是“空间、资源、环境容量”的“小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经济时,深圳就明确提出“重污染项目原则上不引进,倡导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或污染小的项目”。在上世纪90年代,深圳就发布了环保限制发展项目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城市发展路径,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进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时期。

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生态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2013年,深圳将“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并将考核范围扩展到全市10个区、18个市直部门和12家重点企业,创新推出“双排名”制度,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2014年,深圳以大鹏新区为试点,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国率先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履职情况进行审计,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在监管方面,深圳在市级层面设立“环保警察”,建立健全“两法衔接”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惩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深圳在获得特区立法权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研究特区环境立法,于1994年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后续又出台噪声防治条例、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20多部生态环保类法规和40多部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初步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环保法规标准体系。

补齐短板,营造城乡美好生态环境

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深圳曾面临水污染问题。“严重的水污染,不但影响城市形象、市民生活,还成为深圳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短板。”深圳市水务局局长张礼卫说。据统计,2016年初,深圳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另有各类小微黑臭水体1467个,纵横交错的“臭水沟”“墨汁河”,被称为深圳“脸上的黑斑”。

针对问题,深圳将治水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统筹“厂、网、河”等涉水全要素,“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系统治理。截至2019年底,深圳用4年时间补齐了近40年的水环境历史欠账,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迎来消除黑臭水体的历史性转折。

一大批河流水域重新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在福田区,自2019年起以荔枝公园为试点,通过市政管网雨污分流、面源污染治理等举措,成功打造了深圳市首个污水零直排示范片区,实现了区域污水零排放、透明度达1米以上、湖水达到地表水准Ⅲ类标准。在龙岗区,龙岗河于2017年展开综合治理,2020年1月至6月持续达到Ⅳ类水标准。

张礼卫表示,预计到2022年,深圳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V类及以上,完成600公里碧道建设,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形;到2025年,深圳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Ⅳ类及以上,主要河流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在广东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此外,深圳还在全国最早开展PM2.5源解析,最早限行黄标车,拥有全国最全大气治理地方标准,建成首个符合国家标准的“一街一站”网格化监测体系等。2019年,深圳PM2.5平均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自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灰霾天数从2004年最高187天降至2019年9天,创1989年以来新低。今年上半年,深圳PM2.5累计平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8.4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深圳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环境。200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并在国土开发空间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布设生态资源保护安全网。目前,深圳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土地总面积为974.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8.76%,接近深圳市总面积的一半。

绿色引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提升不仅有碧水蓝天的“面子”,更有高质量发展的“里子”。近年来,深圳通过持续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倡导绿色生活,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2011年,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深圳共投放运行2011辆新能源汽车,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客车投放最多的城市。此后,深圳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出租车100%纯电动化、工业锅炉100%清洁化,率先实施轻型车国Ⅵ排放标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6.2万辆。

2013年6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目前,深圳碳市场纳入管控企业达721家,覆盖制造业、电力、水务、地铁等31个行业,呈现市场流动性高、减排成效显著等亮点。2018年管控企业排放量较2011年下降7.86%,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上涨93%,碳强度下降49%,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趋势初显。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介绍,深圳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推动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目标:2020年“起跑”阶段、2025年“跟跑”阶段、2035年“并跑”阶段、本世纪中叶“领跑”阶段。深圳还构建了58项指标体系,设立了100项工作任务,倾力打造固体废物管理的“深圳模式”,全力打造超大型“无废城市”的范例。

今年5月,罗湖区首次发布的区级生态地图显示,罗湖区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超50%,森林覆盖率达51.8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4.6%。其中,梧桐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8.6%,是深圳市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内罕有的位于中心城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梧桐山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深圳的自然博物馆与动植物基因库,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介绍,这里的陆生脊椎动物有231种,野生植物有1419种;全国仅有的两个植物类物种资源保护中心兰科、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均位于梧桐山脚下。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公园总数达1090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87%,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如今,漫步深圳,1000余座公园万物并育、水碧山青;2000余公里绿道依山傍海、风景如画;10余万株观花植物花繁四季、彩绘鹏城。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40张照片讲述特区40年央企故事

    2020-08-27 14:05:17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经济特区40年 | 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党的建设的鲜明特色

    2020-08-31 17:44:07 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党的建设的鲜明特色

    深圳经济特区:走在新时代先行探索的前列

    2020-08-26 11:18:52 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 从跟跑到领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08-26 11:18:07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深圳启动

    2020-08-24 15:02:41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经济特区如何“ 特”下去

    2020-09-06 14:53:58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何建华:新起点上经济特区面临新任务

    2020-08-30 16:33:16 新起点上经济特区面临新任务

    深圳:勇当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

    2020-09-07 15:50:46 经济特区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