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和母亲王珍玲与市领导及乡亲们一道观看“神十一”发射现场直播。记者薛俊摄
10月17日,我市社会各界群众齐聚锦绣花城小区,现场观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为景海鹏第三次太空之行加油。
原标题:海鹏展翅三探太空河东大地一片欢腾
本网讯(记者陈永年)海鹏展翅三次飞太空,河东大地一片齐欢腾。10月17日7时许,不计其数的运城人早早打开电视,关注着运城骄子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旅。在景海鹏父母居住的市区锦绣花城小区,更是早早就汇聚了数百人,来自各地的记者以及小区住户、社区志愿者还有景家的亲戚朋友,共同见证了航天英雄的第三次飞天壮举。
小区大门两侧,插着两排鲜艳的五星红旗。进入小区,满含祝福和骄傲之情的标语和花篮随处可见。社区工作人员正拿着小国旗和国旗贴,送给在场的人们。锦绣南社区主任白艳艳说:“这次我们联合附近的社区一共来了40多名工作人员,配合物业布置场地、发放国旗等。此后的一个月内,我们还将不间断地来看望和照料景海鹏的父母,让海鹏不用牵挂父母,在太空安心执行任务。”
为了让更多的人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有关部门在小区里搭建了一个巨型LED屏幕,又摆放了百余张椅子。刚过7时,离发射还有半个小时,现场已然座无虚席,而更多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同样的场景,在盐湖区安邑东杨家卓村景海鹏家的老宅曾经出现过两次,那是2008年和2012年,景海鹏两次出征太空。如今,景海鹏的父母搬进了城里,住进了小区的单元楼,盛况又一次出现。
发射前十几分钟,景海鹏的父母从家中出来,坐在第一排居中的位置。他的父亲景靠喜腿脚不便,母亲王珍玲戴着太阳镜,两人胸前贴着国旗,手上拿着小国旗,那颜色火般热情。但两人面色严肃,似在努力压抑内心波澜。
倒数,点火,发射……随着飞船发射程序的步步推进,母亲王珍玲手攥小国旗,顺着身后观众的口号,嘴里轻轻呢喃:“海鹏加油!中国加油!”而父亲景靠喜,一动不动,目不斜视地死死盯着前方的大屏幕,他的左手,一直被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紧紧握住。老两口的表情略显凝重,但其他人脸上都是难抑的激动,这样的差异一直持续到指挥长宣告发射成功,才最终全部融化汇合成一条欢呼的河流。
“奋举五星旗三上青霄,追星宇海;竞圆中国梦频传捷报,展翅鲲鹏”,这副由书法名家书成的嵌有“海鹏”名字的对联贴在单元楼门前。从门口,一条大红地毯顺着楼梯折返而上,一直铺到景海鹏父母的家门口,门上是“敢上九天抒壮志,从来三晋出英豪”的对联,特别是横批,短短四字激情飞扬:海鹏真棒。
家中,各种火箭、飞船模型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边上是一张景海鹏的戎装标准照。照片中,景海鹏神色坚毅目光炯炯,视线正前方的墙壁上,是一张景家的全家福。
虽然已经两次看着儿子圆满完成太空飞行任务,但景海鹏的父母依然坦言有点紧张,但在正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老两口的回答却有中国式的节制和冷静。父亲景靠喜说:“只要他为祖国,为人民,为航天事业发展多作贡献,我们一直支持他,也为他骄傲。”当问到这一次和前两次的感受有啥不同时,景海鹏的母亲王珍玲说:“第一次担心,第二次稍微好点,但是第三次我们更多的是放心,我们相信祖国的科技发展,也相信海鹏能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41岁的上官卫校是名社区志愿者,得知景海鹏出征太空的消息之后,他联合周边社区的28名志愿者,早早就来到了小区,帮着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海鹏出征太空,全国人民都很关注,他是我们运城人的骄傲。他为国效力,作为家乡人,我们也想为他做点事情。”他说。
现场还有不少是景海鹏的亲戚、同学、朋友,他们也都早早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景海鹏的表妹何伏丽一晚上都没有睡好,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收拾,早早从位于苦池村的家中赶来,还带上了刚上幼儿园的儿子,要给景海鹏加油。看着大屏幕上景海鹏的身影,这些曾经互相进入过彼此生命的人们,或许比别人又多了一场记忆的穿越。
因为要看直播,小区中的大人小孩甚至都比往日起得要早一些。李康太和景海鹏的父母同住一个小区,经常会在楼下的小花园里碰面,他指着边上的楼房说:“我和海鹏父母住对楼,平常就很熟,经常见面嘛,海鹏回家时我们还合过几张影呢!”
景海鹏老家在盐湖区安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的传奇经历,在运城广为人知,甚至市区一个公园的名字也被命名为“航天公园”。自2008年执行神舟七号太空飞行之后,景海鹏一飞天下知。此后的2012年,他又执行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逐渐成为河东人民的骄傲与自豪。而如今,他又担任指令长第三次出征太空,刷新中国宇航员飞行高度、飞行时间和执行任务次数的纪录。景海鹏遨游太空,而在他的家乡,一个最新的段子正在人们的朋友圈里热传:以后不要动不动就跟运城人说“你能滴咋不上天呢”,这不,今儿就第三回了,而且一上就是个把月!为运城人点赞,为景海鹏点赞!
在同一时间,在景海鹏的母校解州中学,在全市中小学校,在航天公园,在众多运城人的客厅,无数的家乡人民用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关注着景海鹏的这一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