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发生巨大海沟型地震也可能危及台湾、冲绳、西日本和东日本的一部分。日本南海海沟从静冈县骏河湾延伸到四国、九州近海。2013年10月,日本大阪府曾宣布,如果南海海沟发生巨大地震后导致海啸,大阪府辖区内最多将有13万人死亡。
此外,据日媒此前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4月5日曾警告称,日本南海海沟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绝对需要应对之策。
研究已知,以日本东海地区以西的太平洋沿岸为震源的巨大地震迄今为止反复发生,最后一次是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山冈指出:“感觉上,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四五年内发生也不稀奇。”
南海海沟地震的推测受灾地区内人口密集地较多,也成为一大问题。山冈表示,就算是和东日本大地震相比,包括经济损失在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不采取切实的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地震如仍在发生很难判断主震
京华时报讯(记者王硕)据日本NHK电视台4月16日报道,日本气象厅16日凌晨召开记者会称,北京时间16日凌晨0点25分发生的里氏7.3级地震属于主震,而发生在14日深夜的熊本县6.5级地震属于本次地震的前震。
16日凌晨4点,熊本县阿苏地区还观测到有震度6级强(日本标准)的强烈余震。
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介绍,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20%~30%的地震有前震。“在一个地震序列里,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为主震,但是如果某个地震序列仍在发生过程中,很难判断哪次地震才是主震。”蒋海昆表示,目前还不能完全预测地震,所以很难说会到此为止,“但余震的震级一定不会超过主震”。
活断层横移致九州岛进入“振动模式”
昨日,日本气象厅称,本次地震是横向错动断层型浅源地震。
日本气象厅解释称,14日以来的地震源于内陆正下方的活断层的横向错位移动,由于震源深度只有约10公里,因此地表晃动特别强烈。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被分为三种类型。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发生频率最高,占地震总数70%以上,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震源深度在7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同样震级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
和2011年日本大地震那样的板块间地震不同,此次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一样都属于直下型地震。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分析发现,本次7.3级地震晃动的加速度是阪神大地震的约2倍,显示出此次地震对地表造成了巨大破坏。
根据地震晃动的加速度,日本将地震分为0至7共10级,名为震度,最高震度为7。截至16日凌晨,震度1以上的余震共有213次,其中震度7的有1次,震度6强有3次,震度6弱有2次,震度5强和震度5弱各有一次。日本气象厅认为,今后一周内还有发生震度6弱余震的可能性。
目前震源附近的阿苏火山发生了小规模的喷发。不过,日本气象厅负责人此后表示,观测数据无异常,这是阿苏山司空见惯的活动,与以熊本县为中心的地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