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光明日报通讯员李亮逸
1月6日上午,江苏镇江市民黄静在健康路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她心里算了这么一笔账:在大医院接受康复治疗,每天的费用在千元以上,报销后也要自付四五百元;而社区医院同样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家团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由于社区医院高达80%的报销比例,每天的自付费用只有60元左右。
“现在去社区医院就诊,在接受高水平治疗的同时,还能享受社区医院的低水平医疗费用。”黄静道出了许多镇江市民的心声。
分级诊疗看病不再走出社区
张生泰是镇江市谏壁电厂的一名退休工人,由于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时常需要进城看病。“城里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每次去一趟都得花上一天时间。”张生泰说。
现在,张生泰不需要舟车劳顿,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可以看病,每个月还有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定期来坐诊,着实方便。他说:“大医院的医生亲自下乡看病,要竖大拇指。”
近年来,镇江在全市范围内盘活“三医”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成立康复联合病房、成立慢性病管理中心、大医院下派医生到社区医院坐诊、建立远程会诊中心、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一系列惠民政策纷纷落地,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7年,镇江市两大医疗集团医院下派专科医生、护士累计接诊8.3万人次;市区5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治下转康复期病人1258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70%在基层管理,初步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
“有些地方医改进入误区,一门心思新建扩建大医院,结果,患者更加留恋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更严重了;而镇江聚焦三医联动、共向发力,吸引患者分级诊疗。”在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看来,镇江医改“眼睛向下”,值得其他城市借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