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宁夏如何“给心灵放个假”

2018-09-19 11:56:45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开启全域旅游4.0时代——

宁夏如何“给心灵放个假”

光明日报记者刘梦王建宏

“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在不少城市的机场,这句标语常引人注目。

大漠孤烟与奔涌黄河、西夏王朝与丝绸之路、骆驼与枸杞……宁夏汇聚了太多让人心驰神往的元素。作为继海南之后中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省级创建单位,宁夏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8%。自2012年以来,宁夏旅游市场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发展全域旅游作出指示、提出要求,为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指明了道路。

从旅游1.0景点时代,到2.0景区时代,再到3.0旅游目的地时代,如今,宁夏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全域空间优化、全域产业联动、全域市场开拓、全域服务配套上发力,正在推动旅游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4.0时代转变。

看宁夏如何“给心灵放个假”

位于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西吉丹霞地貌。光明图片

“有个景区,叫宁夏”抓旅游就是抓转型、调结构

以大地为“宣纸”,用稻苗为“颜料”,在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一幅幅壮美的田园图景铺陈而来。稻田养鸭、鱼、蟹、虾等农事活动观赏和体验区,有机瓜果采摘园,休闲娱乐及垂钓餐饮区,农耕文化展示及科普教育长廊……以休闲旅游农业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集为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2017年,这个不大的观光园接待旅游观光游客15000人次,辐射带动农民致富500户。

以“农业+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让农区变身景区,“稻渔空间”不是个例。今天,“有个景区,叫作宁夏”,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宁夏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晓平说,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的战略目标,宁夏开启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区位、不同资源禀赋探索发展全域旅游的新路径,通过资源整合、业态重构、产业融合、管理创新、服务配套,实现泛旅游产业聚集,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

宁夏是祖国西部一块宝地。全国10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有8大类46种,被誉为“中国旅游的微缩景观”。

宁夏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首次提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首创实施“五有一无”旅游厕所革命模式,首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十百千万”工程,首创推出199元省级旅游惠民卡,全区群众可全年无限次免门票畅游区内42个景区……这些“首倡”和“首创”,加快了全域旅游的推进步伐,让宁夏成为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全域旅游西部模式的探索者,也让发展的红利更多惠及于民。

2017年,宁夏出台《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旅游千亿元产业的奋斗目标,并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路线图和责任书,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与制度保证。

看宁夏如何“给心灵放个假”

沙湖荡舟。光明图片

“把钱分给大家”抓旅游就是抓脱贫、奔小康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镇。

鸣沙村是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村,村里151户全部是从几十公里外的大山搬出来的。刚刚搬出来时,大部分家庭都一贫如洗。

村民杨生宝回忆起2012年刚搬来的情景,说:“连一条好路都没有。”

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距村子只有1.5公里的国家5A级旅游区沙坡头景区就是他们的“摇钱树”。种过地、下过矿、打过工、开过车的杨生宝,试探性地在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开了一家小小的特产店,短短两年,让他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无商不富”。

2018年3月,杨生宝在新建成的沙坡头旅游新镇开了一家集餐饮、特产展销于一体的店铺。运营才几个月,一算账,月收入36万元。

“我现在就想带着大家伙儿一起挣钱,把钱摆在桌上大家一起分!”去年1月,杨生宝被选举为村支书。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乡村旅游,开辟增收渠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鸣沙村建成了休闲客栈、传统手工作坊、特色商业街区。

今天的鸣沙村,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沁人心脾的花香徐徐飘散,卫生室、超市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内巷道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环境好了,村里17户村民把闲置的房屋租出去开民宿,不少村民当起了导游、搞起了餐饮,没有一技之长的,也可以去景区当保洁、保安。在农家餐厅里忙碌的“大厨”马玉璇是个90后,当记者问他工资多少时,他腼腆地笑答:“5000多吧。”一旁的迎水桥镇副镇长张积达笑道:“比我多。”

在宁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六盘山森林公园、秦长城遗址、须弥山石窟、西吉丹霞地貌……这些都是推进旅游扶贫开发的“富矿”。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万学道介绍,自治区扶持7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推动景村共建,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沙湖景区为周边贫困村民优惠提供营业房和工作岗位,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主动对口帮扶贫困村……借助全域旅游东风,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业“民间转移支付”“均衡社会财富”的调节作用,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分享着旅游全产业链带来的红利。

看宁夏如何“给心灵放个假”

游客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参观游玩。新华社发

“保住颜值,提升气质”抓旅游就是抓生态、优环境

全域旅游是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

大漠粗犷,湖泊秀美,黄河雄浑,平川无垠……在宁夏,人们时常对这里既典型又别致的西北风情留下深刻印象。

宁夏以6.64万平方公里土地,集中了大山、大河、大草原、大沙漠、大湖泊,犹如铺展在西北大地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这里有以水洞沟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有以长城遗迹为代表的边塞文化、有以西夏王陵等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存,这些元素高度集聚,让游客在短时间短距离内感受到不同的视觉和文化冲击。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宁夏,生态极为脆弱。如何“留住颜值,更提升气质”,保护并进一步开发好自然所赋予的独特资源?

自治区给出的答案是:必须把发展全域旅游与建设生态文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让旅游与生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宁夏推动防沙、治沙向用沙深刻转变。在创造治沙世界奇迹的同时,于治沙中治出风景,在山水间种出财富,不断把蓝天净土转化为创业沃土,树立了“宁夏归来不看沙”的旅游品牌。

走进固原市彭阳县,梯田、林带层次清晰,绿树、花海交相辉映,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生态文明的“人工画廊”。30余年如一日坚持绿色发展,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增加到现在的26.5%,国土治理程度达到76.3%——“生态彭阳”走出了一条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富裕群众的路子。

人人都是风景,城乡皆是景区。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民参与、全民攻坚的旅游,其核心是“人”。宁夏加快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形象大使的氛围,力争让每一个宁夏人都成为全域旅游的东道主,不断提升标准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宁夏旅游市场秩序正面评价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转型升级激发的活力动力,脱贫攻坚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绿水青山绘就的金山银山,让“全域旅游”的宁夏实践生动而真实,“全域旅游”的宁夏步伐坚定而有力。

《光明日报》(2018年09月19日07版)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宁夏:喊叫水乡不再“喊”水

    2018-09-14 07:50:56 宁夏

    宁夏:装备“智造”夯实工业之基

    2018-09-04 15:31:02 企业 宁夏 装备 技术

    宁夏:装扮一新迎大庆

    2018-09-05 08:16:21 宁夏

    宁夏盐池:绿满乏牛坡

    2018-07-23 15:10:06 生态 窑头 刘记 盐池县

    【你所不知道的宁夏】沙漠边的城市 以克论净

    2018-09-18 09:56:04 中卫市 以克论净 环卫工人 浮尘

    肢残女孩儿芦瑞的大学通关路

    2018-09-01 09:16:01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