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中国南海专题 > 正文

五家中国智库集体发声:“仲裁”之后,我们这么办!(2)

2016-07-12 17:39:36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另外,菲律宾选择与中国对话,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事实上,中国有丰富的协商谈判解决边界争端的经验。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已通过谈判与12个国家解决了边界争端。武力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对于南海争端,也应秉持对话与谈判解决问题的思路,尽管解决的难度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当然,我们相信,协商谈判解决将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也需要创新性思维。在主权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互信条件成熟时,也可能出现目前还无法料想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这将对长期稳定南海局势,促进地区和平发展大有裨益。(作者赵小卓,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2月,旨在研究中美防务关系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阐释我国政府和军队的政策、立场和主张,促进中美两国军队的交流和互信。

人大重阳:美国也怕南海问题失控,不会扩大军事存在,中美各层级应进行对话

对美方而言,我们可以列举一个事例。7日美国国会临时举行听证会,讨论戴秉国在美国的发言及目前中方传递的信息,最终得出三点美方结论:1.维系固有的军事存在,即不扩大;2.降低意外危机升级的风险;3.目前的紧张无益于任何人。美国担心南海问题失控,想稳住中国,也想稳住盟友。美国希望南海问题可控,因此也期待中菲进行对话。但美国在仲裁案上押了很多筹码,因此它不会让对话很顺利地进行。美国会帮助菲律宾进行人员培训,资金支持等军事能力方面的建设,增加其与中国谈判的筹码,以此对中国在南海施加压力,提高中国在南海的行动成本。

对菲方而言,杜特尔特近期一直表示将选择与中国对话。中方也秉持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的态度。如果杜特尔特希望借仲裁结果与中国对话,那么在中方来看,中方早已说明了对仲裁的“三不”立场,不可能基于仲裁结果与菲方对话。

对中方而言,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并非等同于武力相向。当前,中国与南海周边各国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就是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这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这是地区国家的“最大公约数”。我们仍然相信,通过南海各方的不懈努力,南海问题暂时的紧张不会影响这片海域及周边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仍然相信,通过中美两国之间各层级的对话,中美之间能够消除误解,减少误判,管控分歧,着眼长远,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为亚洲的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也为所有人的“太平洋世纪”贡献力量。(作者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现与30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可用“三种武器”反制南海仲裁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可能会采取军事持续施压、政治上继续要求中国遵守仲裁庭裁决、外交上继续孤立中国,并拉日本进南海巡逻等方式遏制中国。南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枢纽,美国要确保对其控制,但日益衰落的综合国力和节节攀升的霸权之间的尖锐矛盾使美国无力单独控制,只得在该地区制造矛盾,压制中国,甚至不惜将罪孽深重的二战战败国、区域外国家日本拉进来,以期浑水摸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