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敦促美改变在南海问题上的“炮舰政策”)
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刊发了其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美国政府竭力介入南海问题的挑衅政策是当代的“炮舰政策”,亟须改弦更张。
这篇题为《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前奏》的评论文章指出,美国为保护私利拒绝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而且还大力推行和鼓吹单边“航行自由”策略,让美国军事舰船为所欲为地在他国门口耀武扬威。这事实上就是在推行“炮舰政策”。这种政策将可能导致核大国的直接冲突,甚至引发战争。
文章指出,西方媒体将中国对南沙和西沙群岛的正当主权宣示称为“武力扩张”,这是罔顾历史事实的说法。事实上,中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从未受到过质疑。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对地区航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在南沙群岛华阳礁建设的灯塔和一些应急搜救设施,均有益于地区通航自由。
(推荐阅读)瑞士教授:中国将是首个不依靠侵略而崛起的大国
【南海仲裁结果将于近期公布,中国始终坚持不接受、不承认、不参与的立场。南海问题逐步升温,中国成为许多西方政客和舆论的靶子,比如在仲裁问题上指责中国。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国际政治经济学名誉教授让·皮埃尔·拉赫曼近日发表文章,指出“一些国家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并不是因为西方大国遵守规则,而是因为西方大国希望中国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事实上,西方大国自己根本不遵守国际规则”。
某域外大国对南海的干预也是世人皆知。让·拉赫曼劝诫道:“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需要的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世界各国的协助。要避免中国南海发生冲突也是如此。”
本文原载4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青年观察者张成翻译。】
《福布斯》杂志文章标题:南海争端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近些日子,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有所加剧。毫无疑问,南海的局势已经开始恶化。有一些预言家们警告称中国南海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则简短清晰地道明了南海问题的趋势——南海近期不太可能爆发武力冲突,但争端并非可以轻易化解。
换句话说,尽管眼下我们并不需要因此而恐慌,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的崛起置若罔闻的话,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审慎而正确的视角来观察南海问题。中国不再是一个所谓的“新兴经济体”,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中国视作一个普通的金砖国家(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五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英文首字母组成BRICS,与英文中的“砖”谐音——观察者网注),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全球性的超级大国。
南中国海地区局势图
从十五世纪末以来的五百年里,以葡萄牙海上帝国为开端,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与苏联先后成为了全球超级大国。中国正在试图加入他们的行列,在全球权力结构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国从历史上这些前超级大国的崛起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成为超级大国,都需要通过战争进行对外侵略扩张,五百年来无一例外。
美国以“昭昭天命”的名义将土著印第安人赶尽杀绝,在1823年“门罗主义”的指导下在美洲建立霸权,将加勒比海变成美国的内海,频繁滋扰中南美洲,并迫使非洲奴隶和中国劳工为其修筑铁路等等——美国的崛起是建立在无数人苦难与鲜血上的。
1898年至1899年,美国与西班牙发生了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地位,还使美国“收获”了菲律宾殖民地——这让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太平洋西岸。英美两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爆发了许多冲突,其中就包括1812年的英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国力衰弱,世界权力的中心从英国移向了美国。
中国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除了泰国之外都曾是西方的殖民地。二战期间,这些国家都曾被日本侵略。当时,日本希望自己的力量能够辐射到整个亚洲地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
有些人曾相信,日本由于受到“亚洲价值观”的浸润,会和西方的帝国主义国家有所不同。但事实却是,日本不仅采取了帝国主义的发展模式,甚至比西方人更加残忍——强奸、虐待和屠杀屡屡发生在日本的占领地——其中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最为残忍的一次。
中国直到最近才加入“全球大国俱乐部”,跻身全球大国的行列。明代郑和的船队曾七次“下西洋”,曾行经东海、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印度洋等海洋,到访印尼泗水、锡兰(今斯里兰卡——观察着网注)、霍尔木兹、亚丁、东非等地。但是宣德皇帝(1425年至1435年在位)提出停止下西洋之后,中国就放弃了在世界的角色,背向海洋向内陆看,专注于大陆的发展。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中央王朝”的版图的确有所扩大,但主要是在陆地上,而非在海上。
郑和下西洋航海图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澳门设立了贸易港口,此后澳门就被葡萄牙人殖民统治。从那时起直到20世纪后期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中国一直只是全球事务被动的观察者。其中,在1839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更是沦为了各国瓜分势力范围的受害者。
中国的领土被攫取,欧美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国家主权受到了侵害,劳工们被强迫劳动——这也就是“shanghaied”的词源(在19世纪的美国,许多人被拐骗到商船上做船员,这些船大部分开往上海,因此这种拐骗、奴役的方式逐渐被称之为“shanghai”——观察者网注)——当时的世界没有任何道德可言,达尔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唯一行得通的规则。
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对于理解中国当前发展及未来趋势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就政策进行辩论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些历史因素。
我们介绍帝国主义的压榨剥削和黑暗历史,并不是说现在中国也可以这么干。不过,单纯的“和平”说教的确既虚伪又恼人,而且事实上毫无用处。
一些国家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并不是因为西方大国遵守规则,而是因为西方大国希望中国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事实上,西方大国自己根本不遵守国际规则。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抗性的举措,尤其是那些试图构建反华同盟的举措——例如“重返亚洲”,只会增加发生武力冲突的可能性。
大家都应该明白的是,如果中国真的实现了“和平崛起”——在不发动战争,不掠夺、奴役、占领别的国家的情况下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那么中国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不依靠侵略他国而崛起的世界大国。
日本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如果中国试图从英国、美国和日本崛起的历史中寻找灵感,那么过去这些国家的崛起模式将重现,武力冲突或将不可避免。有人说,过去发生冲突是时代的原因,今天我们有许多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和国际准则来避免战争。但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2003年英美入侵伊拉克就明显违反了国际规约,联合国对此也无可奈何。
大国,似乎天生是不在意什么规则的。
因此,我一再强调,如果我们不关心历史,我们就无法理解当下的现实,更不能预见未来。而关心历史,离不开持续的对话。
我们可以邀请来自昔日大国(尤其是英国、美国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的思想领袖们和历史学家们,建立一个论坛或讨论平台。这或许能使各国迈出增信释疑的第一步。
讨论的主题主要包括如何从过去的历史经验吸取教训,如何避免以战争促崛起的模式再现,以及这些历史经验如何助力未来政策的制定等。会议的进展和结论都将提交给相关国家的政府首脑和政策制定者们。
对话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来逐渐克服各国之间的猜忌。但是,正如丘吉尔的一句名言:“吵吵总比打打好”。
在过去的500年里,西方主导了这个世界。日本崛起的时候,它没有选择与西方冲突,而是选择与西方的既有大国结成盟友——先是大英帝国(1902年至1922年),再是纳粹德国(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最后是超级大国美国(二战后)。
日本加入由英、法、德、俄组成的西方帝国主义俱乐部,共同在切“中国披萨”
中国的崛起标志着五百年来首个非西方国家的崛起——一个曾经饱受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蹂躏的东方国家,正在世界权力体系中走向最高的位置。
虽然我们并不能确保过去“以战争促崛起”的发展模式不会重现,但是今天的国际格局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尽管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是我们不应被历史所牵绊。
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需要的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世界各国的协助。要避免中国南海发生冲突也是如此。
将战争风险降低到零也许是不可能的,但是建立对话的机制和平台却能够降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尝试一下这种方法绝对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