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出访拉美 “两洋铁路”项目再受关注(2)

2015-05-18 20:17:20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铁路“走出去”

发挥优势 推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5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意见》表示,要发挥中方在铁路设计、施工、装备供应、运营维护及融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一揽子合作。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铁路成功的范例促使南美诸国下决心发展铁路。目前,这些国家铁路装备亟需更新换代、铁路线路需要升级拓展,中国的经验和设计施工运营队伍正是这些国家最理想的选择。

发改委外经所国际经济金融研究室主任姚淑梅认为,基础设施可以说是拉美国家发展的重大瓶颈。建设铁路能够带动拉美国家物流的发展,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促进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有两大竞争力:一是制造能力,我国具有非常完整的工业体系;二是建设能力,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两洋铁路”是中拉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支点,可以为今后的其他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谢文泽提到,“两洋铁路”的建设首先能为产品运输提供便利,其次对南美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也是巨大的推动。沿线兴建工业园、加工企业,还可以带动拉美地区的投资,推进经济增长。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优进优出 共享发展经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强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两洋铁路是中国推进的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拉双方产能对接过程中将起到支撑、桥梁的作用。” 谢文泽说。

4月3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强调要推动中国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他表示,所谓“优出”,就是不仅要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还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铁路正是中国着力“优出”的项目。中国在铁路建设中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建成后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也较高,综合实力领先其他国家。施工周期短、平均造价低、装备技术世界领先,且有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建造铁路的丰富经验。在运营方面,中国铁路运输效率世界第一,并保持良好的安全纪录。

“中国铁路'走出去',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姚淑梅表示,输出我国的建造能力,带动我国的装备出口,消化产能,实现产能国际化,同时推动他国经济的发展,“两洋铁路”项目体现了我国互利共赢、共享繁荣的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经验的共享,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