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998年是被中国航天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年刚过,中国首批经选拔诞生的航天员正式组成航天大队,14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由此改写。
在他们中,来自山西平遥的刘旺年纪最小,也公认“头脑最灵光”。伴随中国航天一步步取得突破性进展,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等中国首批航天员开始被世界熟知,成为国民偶像。14年后,航天员刘旺终于也等来了他的首飞。
2012年,神舟九号太空飞船升空,刘旺担负着操纵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任务。在不到7分钟的时间里,他沉着敏锐,以偏差仅为1.8厘米和0.8度的超高对接精度,打出一记漂亮的“太空十环”。
2012年6月29日11时13分,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航天员刘旺顺利出舱向大家招手。(秦宪安 摄)
从山西农家走的航天员
1969年3月25日,刘旺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一个普通而快乐的农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对知识却有一种淳朴的渴求。”就是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却培养出刘旺兄妹3个大学生。
1988年,刘旺以519.5分的成绩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高于当年山西省高考本科录取线30多分。村里出了第一名飞行员,全村人都为他高兴。两年后,刘旺转入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开始学习航空理论和飞行技术。
“真正接触飞行,才知道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必须付出许多。”既要耐受夏季座舱中40多度的高温,又要克服冬季零下10几度的严寒,还必须坚持高强度、大负荷的飞行训练。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又要有强健的体魄;既要沉着细心,又要机敏果敢。1992年,刘旺以“全优”成绩毕业,成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此后,刘旺先后赴济空飞行训练基地、空十九师55团,进行参加歼六、歼七改装飞行训练。1996年8月,刘旺在杭州疗养时,参加了我国首批航天员的选拔体检。
“1997年12月28日下午,我刚刚从外地执行任务回来,就接到通知,让我第二天到北京报到,才知道自己入选了中国首批航天员。”回忆起那天,刘旺的眼睛里闪着亮光。
1998年第一批航天员宣誓仪式留影。(朱九通 摄)
1998年1月5日,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向国旗庄严宣誓,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
7分钟内精妙完成“太空穿针”
景海鹏说,刘旺就像山西老陈醋,越陈越香。这一“陈”,就是14年。
执行航天任务是航天员的毕生追求。在近乎残酷的乘组选拔中,虽然历次考核成绩都十分靠前,刘旺却屡屡因毫厘之差,先后与“神五”、“神六”、“神七”3次载人飞行任务擦肩而过。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重任。
手控交会被称为“太空穿针”,在距地面340多千米的太空,操纵时速28000千米的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难度可想而知。为掌握“穿针”技术,确保百分百的成功率,刘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景海鹏、刘旺(右一)、刘洋在返回舱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训练。(秦宪安 摄)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有一次到交会对接模拟训练现场检查,要求刘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机操作,结果在各种不同任务状态下,他都能做到分毫不差、一次成功,周总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这个驾驶员选得好!”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问鼎苍穹。6月24日12时38分,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真正意义上驾驶飞船,以7800米/秒的绝对飞行速度,瞄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刘旺镇定自若,精细操作……12时55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拥,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手控对接成功,三人(中间为刘旺)在返回舱握手欢呼。(秦宪安 摄)
这标志着我国继突破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最后一项,意味着我国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忠诚是航天员的根
2012年4月,电视播出了神舟九号飞船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消息,刘旺的母亲专门打来电话,问他上天的航天员选好了没有。刘旺故意说:“我们正参加选拔呢,您希望儿子入选吗?”电话里,母亲沉默了许久,忽然笑着说:“不希望。”
这样复杂的感情,每一个航天家庭都能够体会。
刘旺回忆,就在入选国家航天员那一年,妻子也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随他来到北京。11月,他们的孩子即将出世,正逢航天员考核。所有的考核考试不可能为一个人举行,经过再三考虑,刘旺还是决定投入紧张的备考。
手控对接成功,三人(中间为刘旺)在返回舱握手欢呼。(秦宪安 摄)
“自从入伍后,我缺席了家里太多的幸福时刻,虽然有着一些遗憾,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把这幸福的时刻奉献给了伟大的事业!”
在空军第四飞行学院时,中队长米加生曾告诉刘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最核心的要求是‘忠诚’二字,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这是飞行员的根。”刘旺说,这些话对他的影响很大,使他在以后的飞行生涯中无一差错。
忠诚是根,信仰是魂。航天员刘旺时刻准备着听从祖国召唤,向着苍穹出发。(于晓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