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抗战大阅兵 > 正文

联合军乐团百名女兵均来自战斗岗位 奏30首乐曲(2)

2015-08-27 09:47:3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我好歹是个将军,面子往哪搁?我们集团军的面子又往哪搁?”下了训练场,邓志平找到冯上尉,“您的批评能不能委婉一点?”

然而,此后训练的严格程度与批评的直接程度,并未有所降低。在阅兵联合指挥部的要求下,原计划每周5天、每天5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增加至每周52个小时。

训练前刺痛脚后跟让其麻木

“将军们几十年习惯了的摆臂、走路姿势纠正起来不容易。他们不仅普遍年龄偏大,多人还有伤痛。”冯开春告诉记者。

邓志平的脚痛也发作了。一年前的云南鲁甸地震,他作为鲁甸责任区指挥长率部连夜赶赴震中,在飞石与暴雨中徒步急行军20多公里,脚痛得钻心。拍片子一看,脚后跟藏了一根鹰嘴一样的骨刺。

在阅兵训练场,他找到了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每次训练开始之前,拿尖锐物品狠狠地刺痛脚后跟,直到麻木。这样一来,至少能挺两个小时。

40天强化训练结束,邓志平体重下降7公斤,腰围减了12厘米。往14集团军组建的“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前面一站,平时分管集团军作战、训练与装备工作的邓志平已经是一名动作标准的领队。

将军领导与基层官兵同吃住

对于将军领队们来说,阅兵训练也是与基层官兵一连数月同训练、同吃住的难得机会。“共同受阅密切了官兵关系,有利于未来战场上的融合度。”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刘庚群少将说。

这次受阅的多名将军有作战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邓志平先后两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二等战功、三等战功各一次。邓志平认为,将军与士兵在阅兵场上共同磨炼意志,本身就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

【揭秘】

参阅部队每天吃什么?

每天吃6餐,每周伙食光面点就20多种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长、第21集团军副参谋长赵健宏告诉记者,参训官兵们每天训练量非常大,为能及时给他们补充水分和能量,炊事班特意安排了每日6餐制:除早中晚三餐外,训练期间还分三次加餐到训练场,为官兵们送上凉茶水果。

“每周面点不重样”是最低要求

自5月下旬进驻阅兵训练基地后,第21集团军先后从各部队挑选了25名“大厨”,组建阅兵方队炊事班,他们人均从业都超过10年,许多人曾在各类炊事比武中摘金夺银。

主食班的上士王刚、宋纪鹏负责面点制作,“每周面点不重样”是最低要求。这最低要求可不低:面包、蛋糕、麻团、小汉堡、牛肉馅饼、发糕、包子、肉夹馍、黄金大饼、芝麻滚……“掰着指头一数,光面点就20多种。”王刚说。

训练基地也能吃到家乡味道

方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怎样让每一名战友吃出家乡的味道?来自第39集团军的炊事班官兵没少下工夫。

炊事班班长刘亚飞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一起讨论制订食谱,每周组织2次伙食问卷调查,并派专人前往兄弟单位“拜师学艺”,学习各地不同风味的菜肴和主食花样。

第21集团军某部上士马先积做的兰州拉面堪称一绝。为保持面的筋道,每次开饭前5分钟,他才开始带着几名炊事员开始拉面,抻、抖、拉、折……要宽有宽,要细有细,并配上熬好的牛肉汤。来自西北的官兵们对此赞不绝口:“这个牛肉面做得太正宗了!”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