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全文不足200字,但由字迹可见王父颇具书法功底。根据时间推算,在收到父亲这封家书一个多月后,王晋藩壮烈殉国。
日本军官叹他“为悠久大义任务而献身,生死已被超越”
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后浮出水面,引起不少历史学者的关注。
桥爪辰男的手记并未记述王晋藩的经历,而是围绕这封家书展开。他这样写道:“父亲王先生的信中,充满了对远离父母膝下,忍受异常辛苦在军中服役的王君的关爱,父母切切之情,何其珍贵!正是时局不安定,天气趋向严寒的时候,要多穿衣服,保重身体。”
“家书抵万金。在战争年代,家书象征着平安。”亲历日军三次侵占的83岁温州老人韩永龙在了解这段历史后感叹,这封家书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书信中不仅道尽了父子家国情怀,更反映了真实的人性: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和平的期盼,对战争的厌恶,字字令人动容。
温州抗战史研究者王长明分析,桥爪辰男在手记中将王晋藩的爱国、参军、殉国,与自己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到参加侵华战争经历相类比,这当然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但诚如他所言:“(王晋藩)在为悠久大义中献身的任务面前超越死生,你的魂魄将久远地活在我的灵魂里。”这其中所流露的,不仅有对这位中国烈士的敬重和赞佩,更有同为人子、同样初入军旅的物伤其类与惺惺相惜。“王晋藩刚出校门,尚在见习期就战死沙场,这可能是他经历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恶战;桥爪辰男也是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不久,东洲之战也是他的首次参战。”
桥爪辰男在手记的最后写道,“因为这件事,我后来的中文名字就叫王晋藩。”这让何明敏颇为感慨,“一个中国见习军官的家书和照片被一个日本军人保存在身边,直到数十年后编著其所在部队战史时才拿出来,足见此事对他的触动之深。”何明敏说,桥爪辰男们是杀害王晋藩烈士的日军入侵者,但这封家书也一定程度感化了入侵者,让他开始反思那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