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垃圾堆放清理、老旧小区综合治理、街巷停车难……这些都是群众家门口的多年难事。今年年初,本市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一号改革课题”,在169个街乡同时启动试点。近一年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加强,推出了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给街乡赋权明确街道主责
“长期以来,基层治理领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部门合力不足、基层力量不强、群众参与渠道不畅、干部担当作为不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改革为破解这些难题做出了探索。
“街乡吹哨”,重点是强化街道乡镇党工委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使街乡吹哨有职、有权、有依据。“部门报到”,重点是将各类城市管理力量在街乡综合下沉、力量聚合,使部门报到有平台、有机制、有资源。街乡吹哨重协调,部门报到重实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走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
街乡吹哨,一是明确了街道主责主业。将其职责明确为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综合保障6个板块111项内容,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职能,使街道“明责瘦身”。二是给街乡赋权。重点落实街乡对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权、对辖区需多部门协调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督办权、对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权,使街道党工委“底气”更足、“腰板”更硬。三是完善了基层考核评价制度。
工作重心进一步下沉到社区
社会治理的重心须落到城乡社区,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把“吹哨报到”工作进一步下沉到社区(村)。如,怀柔区北房镇探索“村居吹哨、科室报到”,村居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可向镇政府“吹哨”,通过科室认领、领导批办等形式安排人员处置,形成了“三级联动、一包到底”的闭环式问题处置模式,私搭乱建、倾倒垃圾等1125件问题事项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
此外,抓实社区减负增效。目前已取消市级各部门下派的社区工作事项150项、各类社区评比达标项目25项、社区工作机构27个,社区会议、纸质工作台账减少50%,开具各类证明减少40%,社区减负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
目前,全市普遍建立了区、街乡、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党工委处于基层治理中的“轴心”地位,把区域内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整合动员起来,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全市9175个法人单位党组织、71.73万名在职党员回到属地街乡报到,在环境整治、教育培训、政策咨询、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在职党员回社区参与各类活动49万次,为民办实事4万余件。
坚持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针对属地政府存在的机关化倾向,共选派1.5万名街乡处、科级干部担任“街巷长”,负责牵头组织社区层面的基层治理。“吹哨报到”活动开展以来,一批乱搭建、乱停车等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到解决,一批菜场超市、公园绿地等便民设施建成。
三方面深化“吹哨报到”改革
下一步,本市将重点在三个方面着力深化“吹哨报到”改革。一是着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树立到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完善“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解决“吹哨报到”泛化、脱节等问题,推动各项重点难点工作取得新突破,打通“断头路”。二是着力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以“赋权、下沉、增效”为重点,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向社区延伸,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激活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三是着力建立服务群众响应机制。以“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乡、问题就地解决”为重点,紧紧围绕市民“五性”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脚本为亲,让群众家门口的脏乱污堵等操心事、烦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本报记者杨晓丹张骜J280J262
基层治理经验
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1启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试点的9个区28个街道按照“6办+1纪工委+1综合执法队+3中心”基本模式,综合设置各类机构,提高工作效能。
2建立街乡综合执法平台
按照“区属、街管、街用”的原则,将区职能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在290个街乡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普遍采用“1+5+N”模式,即1个城管执法队为主体,公安、消防、交通、工商、食药等5个部门常驻1-2人,房管、规划国土、园林、文化等部门明确专人随叫随到。
3推行“街巷长”工作机制
全市推行街道处、科级干部担任“街巷长”。目前,全市已选派“街巷长”15464人,主要负责及时发现、协调解决街巷堆物堆料、乱停车、地桩地锁等环境问题。
4推进网格化管理
从信息系统、网格划分、基础数据、热线系统、指挥体系、网格队伍、办理事项、办理流程、考评机制九个方面,推进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城管综合执法网等“多网”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区、街乡、社区(村)三级网格的深度融合、一体化运行。
基层治理吹响“三声哨”
1吹好日常哨
环境整治、垃圾堆放清理、老旧小区综合治理、街巷停车难,这些都是群众家门口的多年难事。围绕这些难题吹响“日常哨”。
2吹好攻坚哨
群租房和开墙打洞治理、违法建设拆除、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这些都是超大城市治理中的难点,也是北京市的工作重点。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和督办闭环机制,吹好攻坚哨,推进各类重点难点问题在基层一线解决。
3吹好应急哨
安全无小事,在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消防、防汛等应急处置事项方面,“应急哨”发挥着快速反应、合力应对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