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球机器产业创新中心 打造北京创造新名片

2017-08-23 09:27:39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中国正从机器人应用大国转为创新大国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35%。从2017年起,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机器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6年工业机器人生产7.2万台,约占全球的1/4,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控制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取得了部分优势,正在向机器人应用大国向创新大国迈进。

北京是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动能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正处于构建高精尖精密结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在中国成为机器人创新大国的进程中,北京将发挥三大优势,努力成为机器人创新发展的领军者。

一是科研优势。北京聚集了清华、中科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机器人领域重点科研院所近20家,拥有一批由知名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国家机器人标准总体组秘书处也设在北京。北京还汇聚了170多家机器人创新创业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天志航公司的骨科机器人能够开展创伤骨科、肌注外科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航天科工开发的空间修复、智能巡检等特种机器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无人机已经应用在海关等多个领域)

二是生态优势。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前沿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策源地,在机器人的前沿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2016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287.6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240多家,专利申请数累计7841项,均位列全国第一。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北京聚集了百度、航天云网等一大批国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在机器人关键部件等领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数十家专业技术联盟。此外,北京是我国风投最活跃的城市,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云集,为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北京大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三维打印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关键技术攻关、功能部件及成套装备研发、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重点任务。《关于促进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机器人研发及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融资租赁及担保等方面提出了十二条措施,对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给予支持。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产业优势要素,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机器人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清华科技园某企业自主研发的高仿真机器人已经可以拥有很多微表情,惟妙惟肖)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

站在全球视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从起步到提速的重要时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指出,我们将牢牢抓住当前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创新迎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推动北京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研究编制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到2025年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明确了未来几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先选项、阶段目标、实施路径和主要举措。借此机会,我做一个简要介绍:

张伯旭透露,北京将聚焦三大重点,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支持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计划分两个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阶段是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将达到600亿元左右,形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操作系统及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在高峰论坛间歇接受媒体采访)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