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保证。
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在杭州,开放近半年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迎来了又一批宣誓人。
【同期】宣誓人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解说词】
手按宪法,当铿锵有力的誓词说出来的那一刻,宪法精神已然铭刻于心。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刚刚建立的宪法宣誓制度,在维护宪法权威的同时,其象征意义更加深远,意在突出依法治国的路径选择,重在凸显崇尚法治的价值追求。
当我们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如何处理改革和立法的复杂关系,尤显重要。
【字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外滩向东,蜿蜒的浦东海岸线。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这个占地120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同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适时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先立后破,在法治的轨道上来推进改革。这个道理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改革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分担改革的风险。
【解说词】
2013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而随后确立的天津、广东、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也都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在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品格。
而中国立法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
通过改革我们会为法治的完善和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内容,那么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法治的保障,使改革更有权威,更有力量,更能够引领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