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上将两子均为将军 在军中担任要职(图)(2)

2016-02-04 08:00:47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媒体揭秘将军兄弟档秦卫江和秦天的不寻常之处2

秦基伟从1938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53年,中间没有一天间断,涵盖了整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秦天回忆,秦基伟曾在晚年讲过,“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拥有新鲜的知识,不断开拓新的意识,不断产生新的思维。学习使人成熟,也能使人年轻。”

“政事儿”注意到,秦基伟对兄弟二人的影响,并不止好学这一点。

秦天接受采访时谈到,当年他赴边境地区作战时,强忍着泪说了一句话,“爸,也可能我就不能尽孝了。”结果被秦基伟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呀,跟我们过去战争年代能比吗?你一个当团长的怎么能有这种情绪?!”

“我当时感到很委屈,但是很快就醒悟过来了,他其实是在点拨我”,秦天说:秦基伟用听着很无情的言词点拨他:指挥员在这个时候不能婆婆妈妈、儿女情长,这种看似人之常情的情绪会对部队产生负面影响。“我当时一下子就明白了,老一辈就是老一辈,他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教我怎么带兵打仗”。

秦天说,他参军到作战部队,一方面是他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则是秦基伟的要求,“老一辈几乎都是这样要求的,你必须从战士做起,要不你当兵干什么?既然你有志于这一行,那我就告诉你这行的规矩,从连队当兵开始”。

媒体揭秘将军兄弟档秦卫江和秦天的不寻常之处3

秦天

在秦天眼中,秦基伟既是一个慈父,又是一位良师,“他教给我们太多了。他从来不教我们怎么耍权术,他自己也不懂,这方面他几乎是白丁。但是他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军人,这些他讲得太多了。而且全是经验,在连队怎么带兵,怎么团结人,甚至怎么搞伙食”。

“非战斗力支出必须减下来、砍下去”

“政事儿”发现,秦卫江、秦天兄弟二人都很低调。近年来,秦天不时还接受媒体采访,而秦卫江的公开报道一般只有两个来源:回乡祭拜父亲秦基伟;每年全国两会上的小组讨论发言。

“政事儿”注意到,秦卫江在全国两会小组讨论上的发言,多与军事改革有关。

媒体揭秘将军兄弟档秦卫江和秦天的不寻常之处4

秦卫江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秦卫江发言时说,根据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2013年我国国防预算为7201.68亿元。“花好这笔钱,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强调要把军费用在刀刃上,投到提高战斗力上,那些无谓的“非战斗力支出”,必须减下来、砍下去。

秦天同样关注军事改革。

2015年建军节前夕,秦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不差钱儿,也不差技术,在硬件方面早已过了仰人鼻息、拾人牙慧的年代”;“论打仗,我们现在不是硬实力的问题。硬实力有差距,需要提升和加强,但是从紧迫性和侧重点来讲,主要是软实力--怎么加快本色回归,精神重塑,提高这支军队的精神品质。”

他毫不避讳的谈到党在最高军事领导权上的两次教训,其中第二次就是“十八大以前,徐才厚等人擅权乱权十多年,把军队搞成这个样子。如果不是习主席和党中央果断决策,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后果不堪设想。”

访谈中,秦天认为“红二代”“骨子里就流着红色的血”,这种与父辈的天然联系,是改变不了的。

“‘三接头’是军服的标配!是军规!”

“政事儿”注意到,秦卫江、秦天兄弟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点:经常穿“三接头”皮鞋。

一贯低调的秦卫江,可搜索到的公开发布的照片,多是其回乡祭奠父亲时的画面。图片中,秦卫江经常穿着一双制式“三接头”皮鞋。

中国军网2012年8月15日发表了海军陈俨写的《永远的“三接头”》一文。陈俨写到:每次和战友秦天相见,眼光都会沿着他笔直的裤线下行,落定在那双漆黑锃亮的“三接头”皮鞋上。这种几十年的一成不变,透着他对军人仪表近乎执拗的在意。他说,“三接头”是军服的标配!是军规!

陈俨提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和秦天在老山前线团指挥所相遇。“在那死生之地,秦天的军容依然严整--的确良军装熨得平平展展,'三接头'光可鉴人,连领口处的白衬衫都无可挑剔。把一位团长在战地的全部自信和万无一失的缜密强烈地传达给他的团队。”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