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初心之地”到“人民城市”——回看上海解放(4)

上海浦东川沙黄炎培故居,一张泛黄的报纸上,刊载1949年8月5日黄炎培撰写的《我儿竞武的一生》,字字血泪,痛惜,却又自豪。黄竞武是黄炎培次子,清华毕业、曾留学哈佛。上海解放前夕,他阻止了超过48万两黄金偷运到台湾,国民党恨之入骨。当年5月12日,黄竞武被捕,狱中被特务挖去了一只眼睛,指甲全被拔光,但他忠贞不屈,5月18日凌晨,黄竞武被打断双腿活埋……

黄竞武被称为“与新中国擦肩而过的人”,像他这样倒在黎明之前的悲壮英雄,还有很多。

解放上海的战役,是一次“里应外合”之战。城外,解放军浴血苦战;城内,工人护厂,学生护校,无畏生死。

张洪森72年前参加过交通大学护校。他回忆说,敌人败退前异常疯狂,但“学生们都要护校,都要跟着共产党,都要迎接解放军,没人愿意随着国民党把学校迁走”。

不久前,原创红色戏剧《辅德里》感动无数年轻观众,编剧吴冰曾想构建惊险剧情,用紧张感把年轻人“拴住”,但她深入了解当年蔡和森、向警予、张人亚等一群与她同龄的年轻共产党员的故事后,《辅德里》定位为非虚构戏剧,“真实的故事,比虚构的更传奇和动人。”

从“初心之地”到“人民城市”——回看上海解放

这是原创红色戏剧《辅德里》剧照(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辅德里是中共二大会址,2公里外,是中共一大会址;再向西约800米,是老渔阳里,《新青年》编辑部;近在咫尺,是新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近年来,上海经过多轮考证普查,已确认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612处。“七一”来临之前,红色景点成为上海的“网红打卡地”,参观者以年轻人居多,静心感悟先烈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财富。

从“初心之地”到“人民城市”——回看上海解放

这是2013年4月16日拍摄的位于上海的黄炎培故居。新华社发(朱岚摄)

红色基因,深沉镌刻进这座城市的血脉。上海把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作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今年5月21日,《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一部系统、全面的地方立法为这些红色印记“保驾护航”。(参与采写:潘旭、郭敬丹)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