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此时陈独秀接受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邀请,到广州出任南方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去了。无独有偶,人在北京的李大钊也分身乏术。当时,他正主持北京八所高校“索薪委员会”的工作,整天忙着开会,也不能出席“一大”。于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推选张国焘和刘仁静为代表,前往上海参加“一大”。当时,刘仁静只是一个年仅19岁的少年。几十年后,当他回忆这段往事时说:“这个莫大的光荣就这样历史地落在了我的头上。”
诚如此言。其实,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还有罗章龙、邓中夏、高君宇等,但是大家当时都很忙。罗章龙要去二七机车车辆厂开工人座谈会,邓中夏要去南京参加中国少年学会的会议。可想而知,在他们看来,这些活动都比去上海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重要。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当时许多党员并没有意识到,这次大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
今天看来“南陈北李”和许多中国共产党草创时期的中坚人物缺席“一大”的理由,都有些微不足道,完全无法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相提并论。参加了“一大”的13位代表,也不一定意识到自己正亲身参与着一项开天辟地的伟业。
可是,历史就是历史。一件足以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最初萌芽时,其意义往往连一些当事人也无法觉知。这也正应了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在“一大”会址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1921年7月23日晚上8点,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坐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家餐厅的长桌子旁。
7月30日晚上,由于暗探的突然造访,会议不得不中止,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继续进行。
8月3日,在南湖红船上,代表们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下午6点,南湖渐渐热闹起来,湖面上飘荡着京剧声。谁也没有注意到,一只不起眼的游船中,十几个人轻声呼着口号:“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正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地行进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航程中。(记者黄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