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2)

2018-12-07 14:37:45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抗敌演剧三队演出。光未然亲自登台朗诵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所有队员都深深投入演出中,当他们放声高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的时候,几乎忘了自己是站在舞台上表演。直到演出结束,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队员们才意识到自己在表演。5月11日,《黄河大合唱》的第二次演出举行。这次由作曲家冼星海亲自指挥。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说,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前来观看了演出。乐曲结束后,毛泽东大喊了三声“好”。

据指挥家严良堃回忆,《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在国外的演出,是1942年在缅甸曼德勒的云南会馆,由缅甸华侨战工队合唱团演出,连演了3天,由赵沨指挥,李凌任艺术指导,仍旧是光未然朗诵。1949年,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由美国人演出了英文版《黄河大合唱》,《黄河颂》一段由著名的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1956年,在莫斯科演出的《黄河大合唱》,由全苏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演出,李德伦指挥,郭淑珍演唱《黄河怨》一段,严良堃担任艺术指导。那次郭淑珍唱中文,合唱团唱俄文。1964年,日本人在神户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是用日文唱的,据说在翻译“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一句时,他们还问“鬼子”是什么意思。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赴美定居的中央歌剧院原指挥姚学言带领一个规模庞大的美国合唱团来北京演出。外国人到中国唱《黄河大合唱》,这是首次。

严良堃在《我与〈黄河〉60年——答黄叶绿同志问》一文中说,《黄河(大合唱)》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知名度和劳动的价值在于奉献给人民,并留存在人民心中的真正的精神财富。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7日03版)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