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促进社会性流动,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2018-12-21 13:47:46  中国理论网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中国理论网精心推出《促进社会性流动,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一文,与大家一起学习。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促进社会性流动,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促进社会性流动,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着力点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描述时,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这对于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的任务来说,既是一个重要的显示性指标,也是一条重要的实现途径。例如,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大小,对于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这个指标,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基尼系数,带来收入分配状况明显改善的效果。

机会均等、渠道畅通的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体现、社会政策的要义和收入分配不断改善的途径。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难群众得到社会政策更好的托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将显著提高,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按照一些国际组织的定义和学者的建议,中等收入群体可以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大的群体。例如,以相对收入水平衡量,在社会平均收入中位数的75—200%范围内,或者以绝对收入水平衡量,每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范围内,都可以被看作是中等收入群体。这个跨度很大的界定的意义在于,社会政策和相关的体制机制应该能够创造出必要的条件,促进人口、劳动力和人才的横向及纵向社会性流动,使城乡居民在摆脱贫困和低收入状况后,持续向更高收入水平升级。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