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坚决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侵蚀
上世纪90年代,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蔓延和推行,并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并被一些人夸大为“医治经济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其极力主张完全市场化,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要求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投资和金融的管制,任由“看不见的手”掌控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但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坚持的新自由主义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与缺陷。
一是其信奉“市场化”,信奉市场无所不能,崇拜“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认为市场的自发调节是最完善的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不是市场机制的独角戏,而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二是其信奉“自由化”,以追求个人自由为前提,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追求资本在国际市场自由流动。这种“自由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平规则下的自由,而是“生产资料私有者”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由,是贫者被剥削、被奴役和被控制的自由。据统计,自由化盛行的1973年到2000年间,最富有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从44:1扩大到227:1。这足以证明,“自由化”并不是人们期望的公平规则下的自由。
三是其信奉“私有化”,竭力维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指出由于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根本矛盾,必然会导致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导致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使得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西方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证明,私有化不是万能的,不存在所谓的私有化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