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一家三代农民的“幸福观”变迁

2018-12-17 14:23:42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7日电 题:一家三代农民的“幸福观”变迁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高博

隆冬的冀南平原,麦田沉睡。

一台大功率深耕机缓缓行进在一行行苹果树下,身后翻滚出层层“泥花”。

“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你不糊弄它,它就给你回报。土层下方30厘米全部埋上菌肥,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53岁的赵国强眯起眼,像看自己孩子一样欣赏着面前的果树。

不远处,赵国强的父亲赵双喜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地边。他望一眼果树和自信的儿子,嘴角上扬面露微笑。几年前,他想都不敢想,儿子从地里淘出了“金子”,更不会接受大学毕业的小孙女赵烁莹,继承了祖祖辈辈的事业,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赵国强成长在河北省南和县和阳镇西内村的一户传统农家。他从记忆起,爷爷和父亲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侍弄土地。即便再辛勤劳作,但一家人的生活仍是紧巴巴。

怎样才能从地里种出更多的粮食,成为赵家“当家人”考虑最多的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座冀南小县。

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赵家分到了18亩地。虽然地多了,但耕种却成了问题。

“买拖拉机!”赵双喜的这个决定,不亚于往家里投下了一枚炸弹。

“饭都吃不饱,拿啥买?”老伴孙玉芬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赵双喜不打退堂鼓,挨个儿做工作。他说:“当时,我硬着头皮,左邻右舍借了14户,凑了2700元钱。”

村里第一台拖拉机买回来了,是大红色的,全村人都沸腾了。有了拖拉机,赵家如虎添翼。那一年,赵双喜不仅种自家的田,还帮着乡亲们种。农闲的时候,赵双喜就用拖拉机拉石子、拉灰料,跑运输。不久,买拖拉机的本钱回来了,还清了账。赵双喜说,当时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一家三代农民的“幸福观”变迁

    2018-12-17 12:32:00 赵国强 农业 赵双喜 拖拉机

    德吉新村的幸福生活

    2018-12-12 11:31:05 德吉 政府 那海珍 天祝县

    西藏八宿:怒江边的幸福与期盼

    2018-12-14 18:31:01 中国青年网 养殖基地 西藏

    社区“变脸记”:从“算命一条街”到“幸福社区”

    2018-12-13 10:31:05 社区 幸福 居民 居委会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2018-12-11 16:13:16 人权

    街访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中国点赞!

    2018-10-01 09:36:01 国庆佳节 陪伴

    朱丹祝福贾静雯修杰楷:要一直这样幸福着

    2018-11-26 14:41:12 朱丹祝福贾静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8-10-25 10:32:38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奋斗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