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绿色变奏(5)

2018-11-12 15:40:5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实际上,外国游客惋惜的是北京城里鸟儿种类的匮乏,常见的就是那十几种。但凡哪个公园发现一只稀罕点儿的鸟,立马会引发长枪短炮的“现象级观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北京能见到的鸟儿委实太少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鸟儿。”林业人半开玩笑,心里却暗暗憋着一股劲儿,要通过科学的造林手段,把鸟儿请进城里来。

2017年10月,北京首座城市森林——广阳谷城市森林在西城区菜市口落成。这是一处以近自然理念营建的森林群落,园子里看不见整齐划一的树阵,也看不见精心修饰的花境,甚至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呈现在市民眼前的,是高高低低、参差相映的多彩树丛,灯台树、糯米条、接骨木、丝棉木等大山里的常见树被“请”到了这里,青灰色的小石子铺成的道路蜿蜒林间,各种鸟儿的啁啾声,让这座地处闹市的公园有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说,这种以近自然理念营建的城市森林,是本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尝试。

去年以来,城市森林已经在西城广外、新街口,东城新中街等多处亮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鸟儿、昆虫等小动物格外关照,按照它们的“胃口”和脾性,栽种了很多蜜源植物和食源植物,比如柿树、山楂、海棠、桑葚、丁香、松果菊、紫鸢等。东城新中街城市森林还利用木材、竹筒、气孔砖、瓦片等废弃材料,搭建了三处“昆虫旅馆”,方便它们繁衍栖息。有了鸟儿的啁啾鸣唱,蜂蝶的翩翩飞舞,蚯蚓的不倦躬耕,林子自然就“活”了起来。

今年,伴随着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这种师法自然、力求生物多样性的绿化造林理念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园林部门出台的技术导则中,明确提出造林地块或与原有林地连接后面积超过300亩以上的区域,每100亩应设置1处鸟类等动物的食源、筑巢场所,每处面积不少于4亩。同时还列出了适合不同种类动物栖息的植物配置。

如此浓墨重彩地把小动物的生存需要纳入造林的技术考量,这在北京近70年的造林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也意味着,北京的绿化美化事业在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理念指引下,迈进了崭新的、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一座和谐的城市,没有绿色的镶嵌浸润,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宜居的家园,没有绿色的照拂抚慰,是无可期待的。

北京播绿造绿的事业,永无止境。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