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改革激发活力 老国企获新生

2018-10-29 14:26:42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拥有66年历史的海南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农垦”)曾是无数“农垦人”的骄傲。在计划经济时代,海南农垦对当地GDP贡献率一度达到30%以上。

1994年,我国橡胶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海南农垦遭受严重冲击,加上“政企合一”“社企不分”等体制机制弊病,使得海南农垦背上沉重包袱。当时,海南农垦连年亏损、拖欠工资、民生欠账、职工下岗。

2015年,党中央对新时期农垦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海南农垦“改革”再出发。3年多来,海南农垦向痼疾开刀,基本完成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农用地规范化管理等关键领域的改革,连续两次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垦改革量化考核中排名第一。改革红利的充分释放,使海南农垦大幅扭亏为盈,走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

打破“铁交椅”“大锅饭”

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南农垦“政企不分”,农垦总局下属场处级单位一度多达150多个。“政企不分”“等靠要”,使得海南农垦束手束脚、止步不前。

2008年,海南农垦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但实现农垦总局和农垦集团“两块牌子、两套人马”目标后,行政管理体制反而“由简变繁”,总局和集团“两张皮”相互掣肘,农场发展依然力不从心。

在海南农垦新一轮改革中,海南农垦总局整体撤销,不再作为实体机构存在。下属农场国土科、组织科、计生办等政府职能科室全部撤销,长达60多年的“政企合一”历史宣告结束。

海南还大力分流农垦干部,总局机关和事业单位668名干部职工分流到地方,下属农场和企业压缩分流行政人员,着力去行政化,海胶集团减少非生产人员6687人;海垦实业集团管理人员由365人压缩至87人,每年直接节约管理成本1500万元以上,公车从100多辆压缩到20多辆,仅此一项每年就省下六七百万元。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