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延续中华文脉 锻铸中国精神(5)

2018-10-17 11:42:46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用青春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感动了主创者,主创者又把千锤百炼而成的艺术精品奉献给观众——从人民中来,再到人民中去,这就是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从实践到传诵的必然轨迹。

我国有许多值得骄傲的数据:世界图书出版数量第一、电视剧制播数量第一、电影银幕数量第一……但亮眼的数字下,并非没有隐忧。

如何实现数量与质量并进?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如何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是萦绕在中国文艺工作者心头沉甸甸的“时代之问”。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中国文艺工作者做出的诚恳回答。在脱贫攻坚战现场,在深化改革的最前沿,在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中,在丰富多彩的时代内部,到处都活跃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大地上的行走”,成为文艺工作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突出引领作用、示范效应,这是党中央推动文化艺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坚实举措。为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提供支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形成长效机制;大幅压缩评奖数量,评价体系导向更加鲜明;成立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加强对演出活动和从业者的管理引导。“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成为发展文化事业的定海神针。

“能感觉到整个创作氛围和评论氛围的变化,大家的心态变得比较沉静,同时也能感觉到作家们的心气、对自我的要求更高了。”“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创作的民族性、主体性更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共同的文化自觉。”这是文艺工作者的真切感受。

那些为未来播下的种子,终会有新的收获。文艺的生命力迸发出来,收获了无数令人激荡、令人回味的作品。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