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集团的原址,如今已经建起了中关村科贸中心。陈庆振站在楼前展示科海集团和自己从前创业时的老照片。
当年的老画册里,科海集团研发的产品仍令陈庆振心潮澎湃。
如今的中关村创业企业和孵化平台比比皆是,陈庆振常会来到这里走走看看。
寄语改革开放40年
这40年,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还要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继续走下去,步子要迈得更大。以后国与国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高端人才的竞争,国家要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
——陈庆振
1983年5月,在一片庄稼地旁的三间平房里,如今北四环中关村一桥东南角,来自中科院的4位科技工作者和来自海淀区的3位机关干部,创办了一家集体企业: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新技术联合开发中心,简称“科海”。43岁的陈庆振出任一把手。后来,“科海”成为中关村早期四大公司“两通两海”之一。
回想起自己作为中关村“创一代”的创业史,78岁的陈庆振滔滔不绝。
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科技界要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中科院响应号召,决定成立新技术开发中心,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但怎么转化、转化给谁?是个问题。
当时,海淀区政府也面临着如何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问题。区里曾经兴办过一些乡镇企业,被征地农民成为企业职工,但限于文化水平,只能开办一些污染高的造纸厂、纸箱厂。如何提高发展水平?海淀也在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