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做“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前沿

5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圆桌会议暨后疫情时代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这是西安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的首场高端圆桌会议,也是陕西统筹人才、学术和“一带一路”新起点等要素,打造通道和平台优势,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创新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作为、新谋划。

从曾经偏居西部内陆到跃居“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的开放发展之路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区域经济治理因地制宜、统筹对内对外开放两个大局、协调发展的局部缩影。

轻关易道加快开放

最新数据显示,仅2021年前4个月,陕西外贸进出口额已达1371亿元人民币;而1978年的这一数据,全年仅有0.12亿美元。陕西这个“不沿江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积极呼应和融入“海陆内外联通,东西双向互进”的国家再开放战略和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担当,也是陕西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开放不足曾是制约陕西发展的根本“短板”。为此,陕西省立足“一带一路”倡议,首先从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入手。围绕“堵点”“难点”,轻关易道,精准施策。着力畅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动的渠道,推动各项支持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做强做优做活做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以“一件事一次办”等为抓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围绕补足短板优化营商环境,“十三五”期间,陕西出台专项政策多达40余项。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务支撑,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旨在提供诉讼、仲裁、调解三位一体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体系。目前,西北首个知识产权法庭已办理案件2869件;陕西自贸区仲裁院、陕西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机构已经入驻;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等正在加紧筹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