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西:汾水扬素波 转型新格局(2)

在1936年3月召开的晋西会议上,“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任务”的决议及之后一系列的事态发展,让山西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阵地。

“雄浑壮太行,嘶马啸北风。”从1937年8月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指挥中心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广大军民团结一心、前仆后继,与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写下了辉煌篇章。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凝聚出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的这些精神,也成为三晋儿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的各项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煤炭行业,1959年全省原煤总产量达4355万吨,是1949年267万吨的16.3倍,山西煤炭也一度成为我国工业的“血液”。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提出建设中国煤炭能源基地,大力发展煤炭产业。七十多年来,山西累计生产煤炭210余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山西:汾水扬素波 转型新格局

大同熊猫光伏电站。王中勋摄/光明图片

山西对煤炭的开采利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山西经济曾依靠煤炭实现快速发展,但对煤炭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逐步陷入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产业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推动煤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全省域的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山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的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革命兴煤”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