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建党95周年 > 正文

媒体:习近平此时提出“中国方案”究竟有何深意?(2)

2016-07-06 09:36:29  长安剑    参与评论()人

所以,如果要粗略地概括“中国方案”的话,长安君认为,至少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点:一,独立自主;二,有目标、持续地进行发展,保持政策的稳定连贯;三,代表全民最大公约数的政党和代议制民主,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并重;四,和平发展,友好共处的国际处事方式。

中国的方案显然不止以上几点,但就以上几点来看,已经显著地与“西方中心论”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区别。

其实,中国秘诀也并不那么神秘。就对人类社会制度的探索而言,其本质的精神无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国)。

但在实践中,这又何其难也——房龙就曾写过,天底下,最难的事就是对他人的“宽容”。对人如此,对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4.“中国方案”,不是第一次亮相。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演讲时就提出过“中国方案”,那次谈的是发展的主题。此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上再提,议题是全球气候治理。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方案”涉及的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一些重要的全球议题和领域,提出中国方案,中国的确已经逐渐拥有了这个资格: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从积贫积弱到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被联合国称为奇迹;覆盖全民的义务教育、基础医保;全球自主的导航系统、航空航天、军事工业……而这一切,都建立在13亿人、960万平方公里、极大的差异与分野基础上。

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无论是“脱贫致富”还是“服务民生”,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对外开放”,中国,都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路径。

全球治理体系也确实越来越需要中国参与。多少年没有进展的全球气候治理,在中国的推动下达成了协议;后发国家在当下国际贸易体系中不被重视,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机遇快车;而在全球反恐、控核、互联网、维和等领域,中国的力量也越来越不可或缺。

对国际社会重大问题和难题,中国已经从自己成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和路径。

但此次总书记“七一”讲话,再次提到“中国方案”,仍然为世界所瞩目。是因为此次的涵义,不同以往。总书记这次强调的是,中国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不是一个具体的领域,而是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根本保障。

此时,我们提出关于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它既是一个大国的自信——我们有能力为全人类贡献我们的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大国的谦卑——我们只提出可供借鉴、经过中国人民成功实践的方案。

我们并不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认为只有一种制度是唯一的、最好的。一个大国,首先应该是包容和开放的,但中国也愿意承担起对全人类的责任和担当,决不缺席。

5.最后,长安君想说说,“中国方案”究竟意味着什么。

“方案”是什么?是选择。中国走过的道路、经历的探索,中国的历史与当下、困惑与经验、成绩与教训,都是可以让有相似情况的国家、有同样愿景的人民可以选择和参考的方案。方案不是“己之所欲必施于人”的强制,而是欢迎大家讨论和研究的开放态度。这些方案未必适合所有国家,也未必适合全盘照搬,但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如果说这一方案有“普适价值”的话,我想,就是:人民至上、文明互鉴、求同存异。

以前,中国总是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发达国家还总是说三道四,认为我们的道路应该改成他们的。现在,我们要给世界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在履行大国责任,前提是我们有了大国能力和大国自信。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