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海外版国庆特刊·交通篇(4)

海外版国庆特刊·交通篇(4)
2019-09-25 09:18:14 海外网

国民经济主动脉 大道通衢九州畅

海外版国庆特刊·交通篇

左图:4月10日,青岛北至北京南一站直达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正式开通。图为列车员兴奋地合影留念。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右图:4月18日,河北邯郸国际陆港号中欧班列准备开行。杨扬摄(人民视觉)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有这样一段描述:“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

当年,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谋划: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连起沿海、内地、边疆;铺成160万公里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开凿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搭建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分布于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地。

今天,先辈们憧憬的交通蓝图已经变为现实。70年来,中国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昂首迈进。

中国高铁自主创新国家名片

【镜头一】

2018年6月8日下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举办前夕,习近平主席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共乘高铁。普京感慨:“坐火车有一种浪漫的感觉。”交谈中,习近平指着高铁的电子屏幕介绍:“咱们现在开始跑到300(公里)啦。”镜头一转,拍到了普京面前的茶杯,300公里时速下,茶水几乎纹丝未动。

镜头回溯至1949年,中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第一次访问日本,乘坐全世界第一条高铁——日本“光”号新干线。日方陪同人员问他有什么感觉,邓小平说:“就感觉到,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催人跑”,邓小平说出了当时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迫切心情。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4年,中国抓紧研发了第一代高铁电力动车组“大白鲨”“中华之星”;2008年,被欧洲人称为“中国高铁革命”的“和谐号CRH380系列”高速列车问世;2018年7月1日,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这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2019年底,京张高铁即将在世界首次实现350公里时速下有人值守的无人驾驶,让“虚拟司机”用算法开出一条安全、节能、高效的列车。

在浙江台州工作15年的安徽黄山人王瑞东,每到春节最着急的事就是回家。以前,他只能坐客运汽车一路颠簸,最怕遇上堵车,一小段路能耗上几个小时。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通车运营,王瑞东早上7点从台州出发,坐上2小时高铁,回家还能赶上一顿热乎乎的团圆饭。高铁,让中国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

不仅如此,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开启了土耳其历史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将缓解雅加达和万隆城市通勤压力……中国高铁入选“中国新四大发明”,成了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特产”。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出访时谈得最多的合作项目之一就是高铁。身为“中国故事第一讲解人”,他称赞中国高铁是“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抢手货”,“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

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世界机遇

【镜头二】

“喂,今天‘布拉格-义乌’中欧班列通行情况怎么样啊?”每天清晨,专做玻璃、水晶进口生意的义乌商人徐正国都会给中欧班列运营商打电话询问。

玻璃、水晶生产大国捷克是徐正国的主要货源地,每个月他从捷克进口120个货柜。“有了中欧班列,不仅比海运省一半时间,还能直接在义乌提货。”徐正国开心地说。

20世纪30年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曾预言:“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

斯文·赫定的期盼正变为现实。翻山越水穿戈壁,踏遍亚欧万里路,中欧班列让丝绸之路再一次充满生机。截至2019年4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4691列,联通了中国62个城市和欧洲15个国家的51个城市,铺行的路线达到68条。

若要探寻这群“钢铁驼队”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只需看中欧贸易数据:2018年中欧班列运输的货值达到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若要探寻这群“钢铁驼队”在丝绸之路上的速度,只需看中欧班列的运营数据:口岸通关时间由12小时压缩到6小时;运输时间由25天左右压缩到12—14天,运输效率提高了1倍。

波兰姑娘纳塔莉亚的生活因这条贯穿亚欧大陆的铁路而改变。她成为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在波兰哈特兰斯物流公司(成都)的销售经理,还在成都成立了“波兰精品馆”,已有超过300种波兰商品通过这一商贸平台销往北京、广州等地。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写道,2018年前8个月,由“联合运输物流公司-欧亚铁路联盟”提供过境服务的“中国-欧洲-中国”一线的集装箱运输规模超过1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0%。这为巩固地区运输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作为伙伴,我们正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德国《世界报》说,“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坐失良机。”

高速公路全球之最路坦民富

【镜头三】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万峰村,村民熊中成比往年更忙碌,“今年路通了,再不行动,就要错失发展旅游的好机会了。”熊中成口中的路,是风门丫公路,3.8公里长,2018年1月5日正式贯通。泥巴路变成崭新的水泥路,村民出行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熊中成邀约两位村民承包了30亩土地,种植荷花等特色农产品,再办个农家乐、养点鱼,“土地已经谈好了,等签了合同就可以开干了。”

农村路开通,高速路开跑。国家统计局晒出了这样的成绩:截至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年均增长25.8%,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直到1990年8月20日,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并开放试通车,《人民日报》次日刊文庆贺:中国有能力建设一流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公路建设已跨入高速公路时代。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举国牵挂。救援中,入川铁路和民航受阻,西(安)汉(中)高速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命线”。来自26个省份的223万辆救灾车辆通过西汉高速顺利入川,向救灾部队官兵提供就餐和车辆油料。这条穿越秦岭的西汉高速不仅终结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年之叹,也让抗震救援一路畅行。

高速通,带来财富通。2017年3月,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正式动工时说:“近年富士康到深圳、广州来投资,是沿着广(州)深(圳)高速来的。”这条被誉为“珠三角黄金通道”和“中国最繁忙高速公路”的广深高速,连接广州、东莞、深圳及香港四地的经济贸易往来,见证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中国路、中国桥不仅在国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世界人民带去福利。今年8月18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首个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第3、4、5标段通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临仪式,他说:“高速公路的开通,标志着塞尔维亚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将为沿途城市和村镇带来更多投资。”

国际航线空中丝路畅通贸易

【镜头四】

2019年8月23日清晨6时,大兴机场航站楼和飞行区的通道门按计划准时开放。9时,一辆大巴通过双层出发高架桥稳稳停泊在四层车道边内缘道,大兴机场迎来了第四次综合演练的首批4876名模拟旅客、104个模拟航班、4400件行李。阳光洒在航站楼古铜色的屋顶上,寓意“凤凰展翅”的航站楼呈现出金光灿灿的景象。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于今年9月30日前通航。

1958年2月28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中国民用航空局宣布,在北京东郊新建一座现代化民航机场的主要工程已经完成,从3月1日起开始临时使用。

“这座有着10000平方米航站楼和一条跑道的现代机场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承载见证着国家重大历史时刻和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秘书长李小梅说。

机场,见证了大国外交的历史。

1972年2月21日,国家领导人周恩来等到首都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的开始。首都机场见证了这次历史性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8年,萨马兰奇作为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首次访问中国。临别之际,在首都机场贵宾厅,萨马兰奇说:“我现在更加清楚中国被排除在国际奥委会之外的历史真相,我一定全力促成中国早日回归。”

机场,见证了空中贸易的便利。

去年春节,在海口美兰机场飞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航班里,载满了金鲳、笋壳等。对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而言,以往鲜货只能在广州、深圳转运,耗时长,鱼苗死亡率高。海南直航东南亚航线增加后,货物到达美兰机场,入库、报关,1个小时办结,运输时长减半,降低了企业处置成本。

机场,见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截至2018年底,民用航空定期航班航线4945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8倍,其中国内航线4096条,是1950年的412.1倍;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有超过1.5亿人次游客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中国人游历世界的足迹越来越广远。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预测,中国预计将在202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那时候,人们抬头,还能看见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在空出画出美丽弧线。

远洋运输港纳百川船行天下

【镜头五】

偌大的码头现场空无一人,一排排集装箱被准确无误地吊起、安放,操作控制中心只能看到寥寥数人正在用电脑指挥控制着这一切。这是2018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视频连线时看到的场景。作为全球单体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码头,其开港后将助推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

这座在《2019年世界最佳连接港口排名》中位居榜首的上海港,见证了中国海运史上一场富有远见的决策。

2002年,上海制订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将杭州湾几个小岛屿扩展为世界最大的深水集装箱港口,供30艘货船停泊,年处理1500万个集装箱。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难以想象。8年后,这项决策取得成效,上海港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仅有161个生产泊位,没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到2018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

哈萨克斯坦小伙达尔汗见证了中国港的“加速度”。在江苏连云港,一艘来自外国的货轮驶入码头。“5天内运到哈萨克斯坦!卸船后,晚上就发货!”他说,数十天的货运如今缩短一半时间。欧亚大陆海陆联运合作,让哈萨克斯坦这一世界上最大内陆国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哈方人士感叹:中国,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大海。

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从欧洲到非洲,中国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覆盖所有沿线国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的标志遍布世界主要港口。中国的海运互联互通指数稳居全球第一。

1963年1月,陈毅元帅登上新中国第一艘自营远洋船“光华”轮视察,填词一首《满江红·参观光华海轮》。词中写道:“海运百年无我份,而今奋起多兴旺。待明朝舰艇万千艘,更雄放。”

截至2018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水路货物周转量99052.82亿吨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70倍。“明朝舰艇万千艘”已一语成真。

大国交通时代脉动

海外版国庆特刊·交通篇

图片说明:

左上图:7月10日,从天津直通香港的G305次复兴号列车乘务员向乘客赠送纪念品。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左下图:沪通长江大桥南段。该桥将于2020年7月与沪通铁路同步建成通车,届时,长江南北的铁路和全国沿海铁路通道将因此贯通。

丁晓春摄(人民视觉)

右上图:7月28日,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兰新铁路红柳河特大桥驶过。

张永恒摄(新华社发)

右下图:8月16日,有着“云端机场”之称的重庆巫山机场正式通航。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79亿人次,515亿吨——这是2018年中国主要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货运量。让我们简单换算一下,这相当于在中国,每分钟有近3.4万人次和9.8万吨货物处于交通运输中。试想一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要让每一个人自由往来、每一件物品快速流通、每一条信息及时传递,需要怎样的交通体系呢?

回看新中国诞生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全部是蒸汽机车;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其中铺有路面的仅占40%,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内河航道7.4万公里,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航道仅2.42万公里;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和30多个只能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

如今,“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密织,铁路营业总里程13.2万公里,公路总里程484.7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在高铁营业里程、公路总里程、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上,中国均稳居世界第一。

“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这样说道。从这部大踏步迈向交通强国的壮丽史诗中,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脉动。

70年,交通的发展进步,连接起流动的中国——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今年7月7日,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主拱圈合龙,隔河相望不相连的四川叙永县和云南镇雄县,以前只能“鸡犬相闻”,因交通不便,很难往来,今后开车1分钟或步行几分钟就可到达。每一位到过中国云贵川地区的人,一定会被高山峻岭间“桥连隧、隧接桥”的景象所震撼。同样地,横跨长江的一座座大桥,连接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海拔1771.48米的云端机场……中国人在艰难环境建交通的能力令全世界竖起大拇指。70年来,交通不断向边疆延伸、向远洋延伸、向偏远地区延伸,为的就是连接起每一个角落,使祖国大地连成一体,也加速中国与世界相融的步伐。

70年,交通的发展进步,支撑了经济的腾飞——

“要想富,先修路”。一句朴素的民间俗语,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先行的理念。70年来,交通运输投资直接拉动GDP、提供就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交通畅顺,市场、信息、资源随之而来。交通还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助力国家的全面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度出现“公路修到哪里,外商投资就到哪里”的局面。如今,黄金水道加深了长江经济带协同合作,一小时交通圈勾勒出长三角城市群的轮廓,城际铁路网连通了京津冀一体化,港珠澳大桥让两岸三地互通有无,无人码头和智慧港口催生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增长,交通功不可没。

70年,交通的发展进步,铺就了追梦的道路——

汽车站、飞机场、码头、火车站台……不知见证了多少中国人远行时的意气风发、归来时的踌躇满志。70年来,中国人为了实现更好发展,不断地走出小村庄、走出大山,走出家乡,甚至走出国门,睁开双眼看世界。是交通的便利,成就了奋斗的你和我。更进一步说,中国的交通建设,不仅是有路走,更是保障有尊严的出行。今天,我们使用一个APP就可以订票、点餐、约车,飞机上有了WiFi,高铁空间更大,二维码、人脸识别等实现了进站无纸化,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点点滴滴,回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追梦征程更通畅。

今年9月底,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时代的脉动如此强烈,让人不禁感叹大国交通的70年巨变。祝愿交通运输在未来继续铺就中华民族强国路的枢纽通途。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海外版国庆特刊·文化篇

    2019-09-26 10:30:10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生态篇

    2019-09-26 10:01:10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金融篇

    2019-09-25 08:54:36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旅游篇

    2019-09-26 10:03:52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科技篇

    2019-09-26 10:03:01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体育篇

    2019-09-26 10:01:37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三农篇

    2019-09-24 16:08:38 海外版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工业篇

    2019-09-24 15:56:17 海外版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教育篇

    2019-09-26 10:29:03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健康篇

    2019-09-26 10:03:32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消费篇

    2019-09-26 10:02:10 国庆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