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9-09-25 08:36:21 海外网

新中国外交大事记

1949年—1978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派团参加国际会议。

1955年4月第一届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开幕。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

1964年1月中国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1971年10月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1月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28日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于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

1979年—2012年

1979年1月至2月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

1982年8月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政府重申“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政策”。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签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1年12月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8年11月江泽民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

2005年4月在雅加达召开的亚非峰会上,胡锦涛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主张。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

2008年12月中国政府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2010年5月至10月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市举行。

2013年—2019年

2013年3月习近平出访俄罗斯,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主张。

201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2014年3月习近平访欧,提出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2014年5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2014年7月习近平在巴西利亚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首次集体会晤,确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国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完成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制定。

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

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办。

笑迎未来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7年,来自“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的73位代表参加第一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图为部分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微笑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祝福。

70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中国派代表团参会。图为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发表讲话。资料照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1971年,中美两国乒乓球队进行了一系列互访活动,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被称为“乒乓外交”。图为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交流。资料照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1992年4月24日,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中国工程兵大队抵达柬埔寨磅逊港。图为中国工程兵大队在磅逊港集合。新华社发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当地时间2001年12月11日,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在多哈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图为签字仪式现场。资料照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共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图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烟花表演。资料照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比雷埃夫斯港——希腊最大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运输港。新华社记者吴鲁摄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图为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亚投行总部大楼前的纪念石碑。资料照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图为杭州西湖上G20标识的灯光秀。资料照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图为该国家会展中心外景。资料照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9年5月15日至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5月15日,在北京“鸟巢”举行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大国外交引领世界前行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9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共同步入会场。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8年11月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不同国家的参展人员展示用不同语言书写的“明年见”。新华社记者侯东涛摄

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具有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和大国气度的中国外交阔步向前,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以空前的活力与担当,展现独特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成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的导航塔,为深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困扰的世界注入新风、带来信心。

本报采访了4位曾经亲历新时代中国外交“高光时刻”的华侨华人,从他们眼中回望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坚实步伐。

一条交友之道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2015年12月4日晚,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台名为《中非时刻》的晚会精彩上演。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来,令这台南非“中国年”闭幕式文艺演出更加熠熠生辉。

“习近平主席和我们一起观看演出,让我们感觉他与当地民众以及华侨华人的距离非常近,心与心之间是紧紧相连的。”那一晚成为《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南庚戌最难忘的回忆。

2015年底,习近平主席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在那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中非合作“五大支柱”和“十大合作计划”,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有一个细节让南庚戌印象深刻:“大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听完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后,都起立鼓掌,由此可见习主席的话语多么深入人心。”

在南庚戌看来,“圈粉”非洲朋友的,既是习近平主席的人格魅力,也是中国外交的交友之道。进入新时代以来,类似场景不仅出现在非洲,也出现在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习近平主席走过的每一块土地。

中共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和推进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一运筹,主场外交与出访活动联动共振。频密的外交行动不仅极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为解决当今许多全球性问题指明了方向。

更令各国钦敬的是,不论主场客场、双边多边舞台,中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在“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框架下,中国外交主动作为,推动构建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倡导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精神气度,收获了越来越大的“朋友圈”。

一个宏大愿景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2017年1月17日,瑞士达沃斯,第47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现场,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赢得台下雷鸣般掌声。观众席中,瑞士籍华人朱爱莲与身边的外国朋友一起使劲鼓掌,难抑激动之情。朱爱莲说:“那不是我第一次在达沃斯论坛现场听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发表演讲,但是我第一次发现,所有听众都和我一样,听得如此安静、认真、专注。”几位瑞士及欧盟的政要在与朱爱莲交流时不约而同地盛赞:“中国领导人很有魅力、很有智慧。”“中国领导人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充满全球视野和国际担当。”

同年1月20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全面、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振聋发聩的中国声音、高屋建瓴的中国方案给迷雾笼罩的世界点亮明灯、注入信心。

此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载入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这一凝聚东方智慧、彰显大国责任的思想结晶产生绵绵不绝的世界回响,成为广受赞誉的国际共识。

事实上,自2013月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这一兼具宏阔视野、博大情怀和战略思维的重要理念在众多国际场合被阐释、被具化、被丰盈。中国大声告诉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的抱负与宏愿,也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融为一体的不变初心。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这么说,也这么做。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风刮起之际,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在国际治理体系面临分化挑战之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成为完善全球治理的活跃力量。

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说,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于中国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愿景宏大而朴素——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一项共赢倡议

“一带一路”联接世界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马来西亚代表团的一员,马中丝路商会会长翁诗杰受邀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创建大会和资金融通分论坛。

最令翁诗杰难忘的,是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演讲。

“习主席的演讲是一剂引领方向、提振信心的强心针。”翁诗杰说,演讲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明确定调,清晰勾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内涵,厘清了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若干认识误区,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一个个关键节点,一项项顶层设计,6年来,习近平亲自倡议、亲自部署、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引领“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得到了沿线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发展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英国“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多国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牵手,呈现光明的合作前景。

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了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

“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牛津大学全球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克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参与国家及其人民带来了希望。

未来,中国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一道,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时代丝路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种全新姿态

扩大开放永不止步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扩大开放举措,为陷入低迷的全球经济开出“中国药方”。习近平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各国朋友到上海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8年11月5日,中国如期开门迎客,各国相约登门赴会。尖端科技、高端制造、特色美食、文化展演……琳琅满目的世界百货将“四叶草”展馆装扮得有声有色,中外客商洽谈合作、签订大单的热闹场景随处可见,上海成为全世界的“交易厅”。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作为迄今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堪称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初心如磐,话语铿锵。

安发国际控股集团总经理陈晓燕不仅有幸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现场演讲,也作为参展进博会的新西兰企业家收获满满:“各方代表对海外产品的庞大需求,带给我们信心和启发。”

中国智慧,世界赞誉。俄新社刊文称,进博会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对于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有着促进作用。

“开放让中国和世界互相成就。”陈晓燕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体量和潜力巨大。世界上任何一个希望发展与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忽视中国市场开放带来的新机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扩大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持续扩大开放无疑是解决时代之问的一把金钥匙。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脚步渐近,世界将再度共赴一场开放的盛会。

和平外交开启友好之路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1971年10月25日,联大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图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们开怀大笑。资料图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万隆会议现场。资料图片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2019年8月29日上午,海军第33批护航编队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张进刚曹海峰摄(人民图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敌对势力虎视眈眈,这个新生国家百废待兴、步履艰难。凭借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凭借着一代代领导人的睿智决策,中国一步一步真正走上了国际舞台。万隆会议,中国精彩亮相,万隆精神延续至今。重返联合国,中国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员。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展示了大国担当。中国与苏联以及美国两个大国的关系折射出时代风云变幻,令人无限感慨。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每一朵浪花都足以激奋人心。本报独家专访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的五位亲历者,听他们讲述那些动人的故事。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中国走向亚非、走向世界”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9日下午,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会场外,中国代表团印尼文翻译黄书海通过广播,认真聆听着周恩来总理的大会补充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时隔64年,87岁的黄书海仍能一字一句地背诵出周恩来当年掷地有声的开场白。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经历了三大挑战。”黄书海说。第一次挑战是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事件。“那天晚上11点多,使馆里的工作人员都围坐在一起,让我把短短几行的新闻念了一遍又一遍,大家非常担心代表团和周总理的安危。”躲过暗杀阴谋的周恩来毅然赴会。“周总理的果敢举动赢得了亚非国家的敬重。”黄书海赞叹。

“大会发言一开始,一些受美国指使和操控的代表开始对中国进行无理攻击和指责。这是第二次挑战。”黄书海回忆,周恩来沉着冷静应对,决定把原来的长篇发言分发给各国代表,并即席起草了一个简短的补充发言。

这段18分钟发言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经典之作。年轻的新中国向世界展示出热爱和平的友好姿态。黄书海仍清晰地记得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东风压倒了西风。之前攻击中国、不看好万隆会议的一些西方媒体,开始转变舆论风向,纷纷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和敬佩。”

第三个挑战则围绕草拟大会联合公报的政治内容展开。周恩来根据埃及等国的意见,把五项原则分解为七点原则。经过几番讨论,七点原则又扩大为十项原则,并正式列入亚非会议联合公报。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亚非国家会议。”黄书海说,“许多亚非国家通过这次会议认识了中国。从此,中国走向亚非、走向世界。”

“万隆精神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耄耋之年的黄书海仍热切关注着中国外交的新发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外交政策继承了过去的思路,又有新发展,正不断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毛泽东访苏

“那是一个中苏友好的年代”

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渐走向破裂。1989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57年11月17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通知我们到大礼堂听报告。报告结束后,却并未让我们离开。我记得天都黑了。然后,毛主席走上了台,所有学生都站了起来,现场一片欢呼声。”当时,韩存礼正在莫斯科大学读书。这一天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的话让现场的韩存礼泪流满面。他说:“毛主席访苏反响很热烈。我见到的苏联人都会提到这件事,都对中苏友谊津津乐道。”

然而,国际大势,风云变幻。中苏友谊遭遇了惊涛骇浪。不过,韩存礼的苏联情缘并未结束。

1986年,韩存礼被公派到苏联进修。这一次,他遇到了陪伴自己后半生的妻子瓦丽娅。1988年9月30日,韩存礼与瓦丽娅在河南洛阳正式登记结婚,他们也是中苏关系解冻后在中国登记结婚的第一对中苏夫妇。

韩存礼见证了70年来中苏、中俄的交往。人在海外,心系故土。他积极为推动中俄友好往来奔忙,并于2000年参与成立了旅俄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和莫斯科华人联合会,为在俄侨胞谋福利、护权益。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他应邀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继续蓬勃兴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很快到来。”这是韩存礼不变的心愿。

重返联合国

“进一步增强第三世界力量”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决议通过。”1971年10月25日晚,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厅内,第2758号决议投票结果公布。第26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全场瞬间沸腾,掌声和欢呼声雷动,坦桑尼亚代表甚至高兴地跳起舞来。

“那是联合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况。”谈起当时的情景,已是92岁高龄的外交部前副部长周南激动地说。

1971年11月9日,中国第26届联大代表团飞赴纽约,周南以一等秘书身份随行。“经历了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周南感慨,为阻止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曾设置了两重障碍。一是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所谓“重要问题”,任何有关该问题的提议,都必须经过联合国大会2/3多数成员国投票同意方为有效;二是提出所谓的“双重代表权”,即在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同时,仍保留“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的这些企图最终都失败了。”

在周南看来,中国能在当时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主要是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外交政策的成功。“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年发展,中国积贫积弱面貌大大改观,‘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从万隆会议开始,中国积极开展亚非拉国家外交。随着大批新独立国家特别是许多非洲国家进入联合国,联合国内部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第三世界支持中国。”

1971年的11月9日和11月15日,是周南永生难忘的日子。“11月9日,我们动身到纽约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几千名群众在机场送行。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各国代表团纷纷上台致欢迎辞。”

“重返联合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周南说,“许多国家纷纷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掀起与新中国建交的高潮。头两年,我们在联合国的工作有一半以上是建交谈判,我曾在联合国参加过和新西兰的建交谈判。此外,中国重返联合国进一步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那是扬眉吐气、斗志昂扬的10年。”谈起自己的联合国工作岁月,周南说,“随着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兴起,中国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巩固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邓小平访美

“中美建交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的“破冰之旅”等一系列互动之后,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建交。

滕绍骏1954年在上海出生,1959年随父母到香港,1969年全家移民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对彼此充满戒备。”滕绍骏印象深刻,“我们刚到美国时,中国产品属违禁品。为了顺利通过海关,我们从香港带的干冬菇,要说是日本产的;我们带的陶瓷餐具,要把‘景德镇制造’的字样抹掉。我们离开香港时,母亲给老家的兄弟姊妹写信,不敢讲要到美国去,只说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激动的大事:“乒乓外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邓小平访美被美国媒体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那时,滕绍骏刚走出学校,进入美林证券工作。他回忆:“邓小平在得克萨斯州戴上牛仔帽的形象在美国引起了轰动。邓小平灵活应对各种场合,这让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大大改观。”

当然,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1982年,我结婚时,特别希望到中国度蜜月,但是个人拿不到签证,必须跟旅行团,只好作罢。”滕绍骏看看祖籍国的愿望终于在1986年实现,他得到了国务院侨办的邀请回国考察。

今非昔比,如今滕绍骏每年都会频繁到中国考察访问。“去年,我来了12次,今年已经7次了。”

亲身感受过中美关系的起伏波折,滕绍骏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中美两国民间交流和往来。他早在1986年就加入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并于2015年创立了美中公共事务协会。2017年他受邀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列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中美建交之时,没人敢想象,中美会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美国,有许多像滕绍骏一样的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努力推动故乡与住在国的友好往来。

亚丁湾护航

“谢谢你,中国!”

2008年底,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开展护航行动。这项军事行动是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参照有关国家做法并得到索马里政府的同意后进行的。

2017年4月8日17时,亚丁湾索科特拉岛西北海域,战斗的警报拉响了。一艘图瓦卢籍货船遭遇不明数量海盗登船袭击,中国海军的16名特战队员急速出击,准备营救船员。特战队员宋玺一直关注着前方的进展,时刻准备增援。“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人知道子弹会从哪个方向射来。前方的每一位战友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7个多小时后,胜利的消息终于传回——3名海盗被抓捕,19名船员全部脱险。宋玺一直记得这一幕:被解救的外国船员们举着中国国旗,竖起大拇指,高喊“Thank you, China!(谢谢你,中国!)”

这样的情景,在亚丁湾并不鲜见。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自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以来,这条以汉英两种语言播发的通告回响在亚丁湾上空,10余年来从未间断,成为航经这里的中外船舶最熟悉的“平安之音”。

当地时间2019年5月5日,马耳他籍滚装船“卓越”号在第32批护航编队西安舰的护送下安全抵达亚丁湾东部海域解护点。至此,第32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首批护航任务,这也是海军护航编队执行的第1225批护航任务。

“护航展现了中国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能力与担当。”宋玺自豪地说。2016年12月,经过艰苦训练的宋玺被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批赴亚丁湾护航编队,成为编队里唯一的女陆战队员。

十几年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不仅安全护送6600余艘中外船舶通过亚丁湾海域,多次解救、接护和救助遇险船舶,还先后圆满完成了利比亚和也门撤侨、马航失联客机搜救、马尔代夫紧急供水、叙化武海运护航等任务。

最令宋玺难忘的,是军舰靠港时当地侨胞欢迎祖国亲人的画面。她说:“每当此时,作为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中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提升让海外侨胞扬眉吐气。”

70年,中国深刻改变世界

海外版国庆特刊·外交篇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天,中国外交也站起来了!

新中国外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冲破西方世界的封锁和孤立政策,打开一扇观察世界也让世界观察新中国的窗户。新中国外交披荆斩棘,积极作为,努力寻求破茧。同为亚非拉世界的新中国,首先将目光投向了亚非拉国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交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公平正义的新中国外交思想,使深受西方列强欺凌、备受国与国矛盾冲突困扰的亚非拉国家如沐春风,赢得了亚非拉国家的普遍信任与尊重。

1971年,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曾感慨,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国际大家庭,开启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新征程。这一刻起,中国外交纵横捭阖,开疆拓土,为即将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上世纪90年代后,国力渐强的中国,陆续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等重要多边平台,在这些具有全球影响的多边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国也悄然从“唱戏者”变身“搭台者”,不但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还转变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建设者和贡献者、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倡导设立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搭建起区域合作的新平台;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派出维和人员3.9万余人次,是贡献最大的国家。

新时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当旁观者,而是做行动派。习近平主席展现出空前的大国自信、博大的领袖情怀、宽广的全球视野、超常的政治智慧、勤勉的工作作风,亲自设计、亲自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元首外交为统领,以和平、发展为追求,统筹多边和双边、兼顾大国和周边,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推动建立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际关系,带领中国外交闯出一片新天地,为世界提供一系列中国方案,树立起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形象。

新时代,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徘徊于十字路口、深陷纷乱的世界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如今,每逢重大国际场合,国际社会都期待习近平主席提出改善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习近平主席亲自倡导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成立致力于改善亚洲区域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的亚投行,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亲自宣示,愿意同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欢迎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给困境中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动力。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亮点频现,持续为世界注入信心。2016年以来,中国密集主办了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唱响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的人类发展主旋律。

70年,一路风雨一路歌。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正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这是人类发展的奇迹。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世界级大国,中国外交的底气越来越足、胸怀越来越大,离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近,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正向我们走来——这是中国外交的奇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称赞中国“对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习近平主席为70多亿人展开了一幅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宏美画卷。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海外版国庆特刊·三农篇

    2019-09-24 16:08:38 海外版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工业篇

    2019-09-24 15:56:17 海外版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文化篇

    2019-09-26 10:30:10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生态篇

    2019-09-26 10:46:14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金融篇

    2019-09-25 08:54:36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旅游篇

    2019-09-26 10:03:52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科技篇

    2019-09-26 10:03:01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崛起篇

    2019-09-26 10:46:36 国庆70周年

    海外版国庆特刊·体育篇

    2019-09-26 10:46:20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交通篇

    2019-09-26 10:31:48 国庆特刊

    海外版国庆特刊·国防建设

    2019-09-26 10:46:05 国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