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阎崇年:我亲历开国大典,记忆犹新

阎崇年:我亲历开国大典,记忆犹新
2019-09-19 10:04:57 北京日报

我今年85岁,经历事情太多,有的忘记了,有的模糊了,但参加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我记忆犹新,如在昨日,印象至深,没齿难忘。

准备

1949年9月1日,我考入北京第六中学(男六中)初中一年级读书,住校。六中是当时北京的一所名校,首任校长是蔡元培先生。六中在南长街南口路西,紧挨天安门。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常在晚饭后,到天安门前和广场散步。

那时的长安街,不像现在这样宽阔整洁,平坦笔直,气魄宏大,雄伟壮观。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北面的长安左门(俗称东三座门,约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前)和长安右门(俗称西三座门,约在今中山公园南门前)还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边,皇城红色墙垣也在,东墙(今国家博物馆西门外附近)、西墙(今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附近),南面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也还在。上面我说的皇城三座城门,各有三个门洞,交通也较顺畅。

天安门广场刚回到人民怀抱不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坑洼不平,不堪入目,野草高得过膝,还有屎尿污物。为了准备开国大典,开始清理广场。

记得9月10日下午,响应团市委(筹)号召,有4000多名学生参加清理天安门广场的义务劳动,还有工人、解放军官兵等。广场北边是“建设人民首都”标语。大家用锄头、铁锨除草、铲土,工具不够就用手拔草、搬石头。我们边劳动、边唱歌,同学们都在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流汗,而欢歌!

阎崇年:我亲历开国大典,记忆犹新

因学校距离广场最近,我们的体育课或课余时间也去义务劳动。广场整理平坦后,铺上一层黄土。上体育课就在填平的广场上跑步,把松土踩实。在义务劳动休息时,我们同工人、解放军联欢,互相拉歌,气氛欢快。到9月中旬,广场平整,清爽丽目。

接着是练队,准备接受检阅。下午课后时间和上体育课,全在广场,分练合练,拔慢步,走正步,最后也是在广场合练。国庆大典后很长一段时间,体育课多是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是全国的中学里距离天安门最近的一所。

除了练队,还有练歌、练舞。在音乐课上,老师教大家唱革命歌曲,如《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还有练舞,为“十一”广场晚会做准备。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

开国大典愈来愈近。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扎灯笼、做彩旗。班长给大家分发竹篾、铁丝,同学们有的扎成五角星形的,有的扎成椭圆形等,每人都发了蜡烛。这是因为当时的广场内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做彩旗是用红、黄、绿、粉等颜色的标语纸,裁成三角形,用糨糊粘在细木、竹竿或铁丝条上,每人手中都举着彩旗,庆典游行时挥舞彩旗。

9月30日夜,走读的同学怕第二天早上迟到,多在学校教室里,把课桌拼起来当床过夜。各个教室,电灯通明,每个同学,兴奋不已,谁还能睡得着觉呢!说啊,唱啊,跳啊,大家兴奋极了,几乎一夜未眠,等待庆典时刻的到来。

阎崇年:我亲历开国大典,记忆犹新

大典

“十一”凌晨,天刚放亮,大家心有喜事,不叫自起。洗漱之后,到饭厅吃完早餐,每人带上馒头,身着白色衬衫、深色(蓝、青、灰)制服裤子,便去集合整队。在学校操场上,参加大典的师生,听刘万焕书记动员后,先在操场转圈练队,走正步,向右看(就是朝主席台方向),举彩旗,喊口号,精神振奋,意气昂扬。队伍刚出南长街南口,看见路旁有许多夜里进城等待集结受阅的骑兵。我们的队伍很快进入广场。这天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广场上红旗飘扬,歌声回荡。队伍在广场集结后,红旗迎风招展,歌声此伏彼起。突然,乌云密布,下起雨来。广场是土地,四处泥泞。同学们用雨具遮盖灯笼、彩旗,又唱又跳,高呼口号,全然忘了浑身在淋雨。雨过天晴,喇叭里传来由天安门城楼上发出的声音:旧社会的乌云已经散去,新中国的阳光普照大地!

阎崇年:我亲历开国大典,记忆犹新

午饭,带着各自饭食,学校伙食团送来热水、菜汤助餐。同学们边吃、边聊,边唱、边舞,充满喜悦,欢快兴奋。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