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宫超和几名同学收集了
高研班所有人的工作成果,
送给陈院士,感谢他的教导。
院士暮年为国探路斗志从未消减
1997年后发生了很多大事,
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
油价一路狂飙到纪录的高点,
2010年后曾经超过每桶148美元。
陈俊武敏锐地觉察到,
对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来说,
高涨的油价无异于被人卡住了脖子。
那一年,他已经70岁了,
这个古稀老人对国家能源安全深感焦虑,
苦苦思索考虑能源替代问题。
两位突如其来的访客,
敲开了他办公室的大门,
带来一个令他舒展眉头的消息——
石油替代领域的甲醇制烯烃实验
取得重大进展。
烯烃是很多化工产品的原料,
从家具、服装到汽车、航天都离不开它。
以前烯烃只能从石油中获取,
这让中国石油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进口比例一度接近60%,
这是国际公认的能源安全红线,
一旦超过60%就会被外国掣肘。
中国作为煤炭大国,
如果用煤炭制作甲醇,再转制成烯烃,
则可以减少原油进口,
对国外的能源依赖就会降低,
为此他执意将这项技术国产化、产业化。
国外一些公司嗅到了中国的庞大市场,
都想在此分得一杯羹,
一场中外技术的较量就此展开。
当时国内外甲醇制烯烃技术
都处于实验室阶段,
谁先建造出合理的工业装置,
成了成败与否的关键。
陈俊武决定放慢节奏稳扎稳打,
先建立大型试验装置,
试验成功再建厂生产,
这与国外的主张完全不同。
2004年,他已经77岁,
作为试验装置的技术指导
和工程设计牵头人,
每次有需要,他都会亲临现场,
这让同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2006年2月春节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