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2)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2)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氢弹技术是各个核大国的最高机密,没有参考借鉴,中国的氢弹研究是彻底白手起家。因于敏的工作内容较为特殊,在28年时间里,他的名字曾是绝密,直到1988年解密。连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百日会战”:跪在地上做研究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闪电般的进步,神话般不可思议。”西方科学家评论。

巨大的成功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全国仅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95%的时间算原子弹,5%留给氢弹设计。

1965年9—11月,上海。39岁的于敏带领科研团队来到上海华东计算所,对加强型原子弹进行优化设计。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突破,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

氢弹成功爆炸,他回去就睡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空投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试验成功的这一刻,于敏并没有在现场,而是在北京守候在电话旁,他早已成竹在胸。

“我这个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为了真理,他曾拍案而起:

1971年,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由于某型号试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被军管会定性为“理论长期脱离实际的恶果”,进而在“学习班”上对理论部横加批判。时任理论部副主任的于敏分析出实验失败是技术问题而非政治问题,并从模型和原理上提出修改设想。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共和国荣光

    2019-10-01 09:03:00 共和国

    共和国荣光

    2019-10-01 08:32:29 共和国荣光

    共和国勋章,惊艳!

    2019-09-28 14:27:29 共和国勋章

    H5|听,这是共和国前进的声音

    2019-09-26 11:41:57 共和国前

    微纪录片《共和国丰碑》

    2019-09-30 12:07:17 共和国丰碑

    经济日报重磅推出:“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2019-09-18 14:21:20 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辽海潮涌逐浪高

    2019-08-13 06:23:50 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

    袁隆平于敏申纪兰屠呦呦等8人被颁授共和国勋章

    2019-09-29 13:38:48 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的女英烈,你可还记得?

    2019-04-05 18:45:01 共和国的女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