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大国粮仓的新时代交响——河南农业70年观察(3)

大国粮仓的新时代交响——河南农业70年观察(3)
2019-09-23 09:36:58 新华网

1997年,河南郸城县农民贾云飞和村里十来个年轻人南下打工。贾云飞说,当时都说种粮不如打工,有钱不怕没粮吃。1997年后河南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粮食“卖难”,最严重时,河南小麦库存达2500万吨,出现了“卖不掉、装不下”的局面。在基层工作30多年的河南新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希山记得,当时社会上出现一种错觉,认为粮食太多了,不用种粮了。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五连跌”直接导致粮价上涨、物价跟涨。“2003年白面价格一直涨,还有谣传说粮库要空了,吓得我赶紧在家里囤了四五袋面。”贾云飞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大国粮仓的新时代交响——河南农业70年观察

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九分场的麦田里,农民操作大型收割机收获小麦(2018年6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粮仓稳、天下安。立足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我国一面加大农业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一面开启“稳粮仓”的改革,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袋子”省长负责制,还成立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种粮给补贴,耕田不纳粮。农民得实惠,一心奔小康。雨露泽华夏,党恩永不忘。”2005年,三门峡市南梁村建起了一座3米高的“感恩碑”,这是村民为了感谢国家免征农业税自发竖起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大国粮仓的新时代交响——河南农业70年观察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1990年,河南省荥阳县(现荥阳市)一位农民开着手扶拖拉机把刚收割的小麦运回家中(新华社记者王颂摄);下图为2019年5月29日,无人机拍摄的在河南省舞阳县文峰乡焦楼村一处麦田里,农民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新华社记者李安摄)。新华社发

种粮有支持,卖粮有保障,农民有了“主心骨”,粮仓越扎越稳。

三农工作连续10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像是一个信号,又一次吸引了贾云飞。“不管啥时候,粮是根本,农是基础,国家粮仓必须稳住。”时隔20年,贾云飞主动回到老家承包2000亩土地,成为新时代的“守仓人”。如今,贾云飞这样的“守仓人”越来越多,在河南有超过12.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4.7万名种粮大户,他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粮,守卫着新时代的丰衣足食。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9)大国粮仓的新时代交响——河南农业70年观察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1997年,在许昌县的一座粮库内,一位工作人员在清扫场地,准备摊晒小麦(新华社记者王颂摄);下图为2016年6月15日,在河南省方城县一处粮食收购点内,工作人员使用传送机将收购的小麦入库(新华社记者李安摄)。新华社发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