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民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是关键
阅读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阅读活动的推广,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已成为重要的共识。为了将全民阅读落到实处,理清工作思路,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中国阅读文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研究”课题组,日前组织专家就相关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集中研讨。
在阅读中接受智慧的熏陶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阅读?首先,通过读有字之书可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毛泽东同志花了多年时间读二十四史。应该说,读史书可以使人具有纵贯之眼光、史学之通识。其次,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眼界的宽度和精神的深度。人的心灵是由文化培育的,而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个人通过阅读文化典籍接受人类智慧的熏陶,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提升思想境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表示。
“人们多从功能上思考阅读的意义,认为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认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并且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韩震表示,“《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但能看到客观存在的东西,还能表达看不到的东西。人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而这个飞跃能通过阅读传递到下一代。孔子生存的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但他的思想对当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阅读可以超越空间,欧美国家出版的书籍同样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黄勇表示:“进入新时代,更要强调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这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需要。我是浙江温州人,从温州走出过10位知名的大学校长,这与当地读书重学之风有直接关系。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中国人原创能力不足,归根结底是基础学科教育的问题,是阅读的问题。”
“低头族”多了,沉思者少了
虽然新媒体的阅读方式日渐流行,但国内外民众对纸质阅读仍旧十分偏爱。一位专家回忆说,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旁边坐着一个美国老人,拿着一本很厚的书,数小时的旅程始终手不释卷,而这种阅读方式在美国并不鲜见。“很怀念去英国剑桥参观的日子,那里安静的环境很适合读书,国内一些大学校园却被热闹的酒吧、餐饮店包围着。”黄勇说。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马宪平说,美国教育部大楼中有一条标语,上面写着“阅读第一”。美国在大中小学教育中广泛而强有力地提倡阅读,比如美国的中学历史课本很厚,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国内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推荐书目很多,但是究竟怎么去阅读,如何进行引领,还缺少系统、科学、深入的研究。
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沉思者越来越少。《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让听书日渐流行,人工智能让阅读超越现有纸质媒介的束缚……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消遣阅读在颠覆心灵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人们对于新媒体工具的过分依赖,削弱了人作为“智者”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将阅读内化到血液中
“阅读是所有人的权利。我们强调阅读文化建设,就是要解决全民阅读存在的一些问题。阅读文化建设,是关于阅读的知识、阅读的价值、阅读的理论和阅读行为思想体系的建设。”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指出,要让阅读在社会中蔚然成风,变成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严把出版关,为大众提供真正的精品图书,是推广阅读的重要环节。“当下对于传统文化读错解错者屡见不鲜,给孩子们适宜的传统文化滋养已成为当下出版界的时代课题。”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主任迟宝东说,“高教社近年来本着萃取、激活、兼容、发展的方针,解决目前传统文化类书籍出版中罔顾经典产生时代背景、无视不同层次类型学习需求、粗制滥造等问题。我们按照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条脉络,发掘纸质教材、读本绘本、音频导读等多种产品形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推广全民阅读要加强政府主导,主流文化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支持,离不开顶层设计和软硬件的支撑。此外,还要实现阅读教育的普及,重点是让青少年、公职人员懂得阅读的意义。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而公职人员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最为关键。有了具体步骤就能形成阅读文化,最终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袁贵仁表示。
转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