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00字评文学月|在文学里逸兴遄飞不惧岁月
10月8日下午,“《十月》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行。
10月8日下午,在《十月》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84岁的王蒙说,“有比我小20岁、30岁的人讲,说写小说和娶媳妇一样,这是年轻时候的事。他认为已经老了,娶不了媳妇了,一见《十月》,我觉得我还娶得了。我有这个决心。”
《十月》诞生时中国文坛满目疮痍,一派萧瑟,人们精神一片废墟。她带着新生的朝气、激情和希望,把久困在思想和艺术戒律里的人们解救出来,迎接久违的明媚阳光。《十月》是时代赋予文学的使命。
与世隔绝十年,造成中国文学与五四新文化传统和外国、古代、现代文学传统的断裂,中国文学家们精神赤贫,文化饥渴,《十月》临危受命,刊登了鲁迅的《药》、矛盾的《春蚕》、屠格涅夫的《木木》以及都德的《最后一课》,无疑是饕餮盛宴,是新时代文学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从1978年始刊发行10万册,到1981年,最高印数达58万5千册,刊登过巴金、王蒙、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季羡林、杨绛、梁晓声、刘心武、冯骥才等名家作品,《十月》给上世纪30后-70后,五代文学家、作家、诗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
1980年王蒙在《十月》发表的中篇小说《蝴蝶》中说,“不管你飞得多么高,它来自大地和必定回到大地,无论是人还是蝴蝶,都是大地的儿子。”《十月》是文学的一方沃土,也是文学家们的创作源泉。王蒙老当益壮,后生亦可敬,不可畏,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