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植物当主角的盛会中,天作之合是中国园林人的追求,北京世园会为此做了大量生态保留。胡洁介绍:“长城脚下的世园会要有中国北方的鲜明特色,所以园区范围内保留了大量湿地、林地、乔木等,现状村落的肌理基本保持不动。”
“核心景观区内共有近10万株乔木,其中约5万株乔木是原生态的旧根老树。”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的世园会园林设计师李威说,为了留下这约5万株“土著”乔木,很多的工程、道路规划都做了调整,目的就是让这万花之园与周边山川自然融合。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世园会园区北京园。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这项工作不仅考验“脑力”,更考验“脚力”。李威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你看,每天步数排名前列的都是世园会的园艺师们,这第一名5万多步,像我这3万多步的都排不上名次。”
三载寻花花千树,中国工匠用智慧汗水打造了妫水河畔的天作之合;一枝一叶总关情,万花之园以姹紫嫣红静候着地球村里的宾朋贵客。
阅尽人间春色环球同此凉热
2012年,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恰是这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市代表中国政府申办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看似巧合,实为必然。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的启航。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世园会园区中国馆夜景。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7年时光之旅,北京之北的世园会园区从一片山脊贫地变成了山水颂歌的万花之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大别山区的银缕梅,可以观赏秦岭山麓的迎客松,可以见到雪域高原的绿绒蒿……在这里,有远山叠水的日本园艺,有阿塞拜疆人钟爱的石榴树,有西班牙特内里费岛上独有的野蓝蓟……
7年时光荏苒,北京世园会已经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典范和样板标杆。7年光阴流转,绿色发展理念从萌芽渐渐绽放在人们的内心。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世园会园区生活体验馆。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