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边疆党旗红 > 正文

【边疆党旗红】赫哲族“莫日根”尤明国:兴边致富 重现家园美景(2)

【边疆党旗红】赫哲族“莫日根”尤明国:兴边致富 重现家园美景(2)
2019-09-21 16:43:37 央视网

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江水污染和过度捕捞,当地鱼类资源逐年减少,歌词中所唱的“船儿满载鱼满仓”的景象已经不见,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一度陷入靠政府救济度日的境地。

也就在这个时候,在同江市经商的尤明国当选了八岔村委会主任。尤明国告诉记者:“我毕业后也当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后来下海经商。在村里人看来,我还算比较靠谱。1998年3月的一天,从老家来了几位老人,希望我回去参加村主任选举,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看到从前衣食不愁的乡亲现在到了靠救济生活的地步,不回去就说不过去了,我只能关了商店回村里。”

弃船上岸:兴边致富学农人

“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弃船上岸搞转产。”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尤明国话刚讲完,村里就炸开了锅。渔民变农民,放弃赫哲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渔猎生产生活方式,大多人都不敢想,也不赞成:“我们从来没种过地,怎么种?能种好么?”

最开始,尤明国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到上海、山东等农业发展快的乡村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在带头干的党员中定下了“弃船上岸搞转产、以养代捕蓄资源、民族旅游拓财源、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四本经”的思路。

尤明国带着村里的几个党员上了八岔岛开荒种地。“我们向乡里的农技人员学习,向邻村的汉族群众学习,当年便小获丰收,开荒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500元增加到了2000多元。”

八岔村现状(何川 摄)

八岔村现状(何川摄)

此后,八岔村有60多户村民先后走下捕鱼船到岛上开荒种地。3年时间,便在八岔岛上建起一个3万亩的赫哲族转产基地,种植大豆、玉米及芸豆等经济作物,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

直到今天,尤明国回忆起那段时间仍然很动情:“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当年抓赫哲族转产时的艰难,那是我们八岔赫哲人的一个历史性的大转折。”

逆境重生:赫哲人家重现鱼满仓

转产种植业的成功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但转产只是八岔这个小渔村“涅槃重生”的开端。2013年8月,一场洪灾将整个村庄淹没了,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尤明国说:“当时水漫进村里,只露出房顶和树尖,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稻田。这场灾难是对全村人的考验,反而激起了大家的斗志,每一个赫哲人都想像‘莫日根’一样,用生命保卫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

黑龙江边的玉米被淹没(何川 摄)

黑龙江边的玉米被淹没(何川摄)

洪水过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八岔村民团结一心重建家园:占地600平方米文化中心大楼拔地而起;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农家书屋、休闲广场,民族舞蹈队、篮球队也纷纷亮相。

重建家园的同时,恢复生产也在进行。

前些年,尤明国带领村民依托“四泡一河”及大面积草原发展了养殖业。尤明国说:“王清贵、董建勋等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重新养起了梅花鹿、肉牛、鱼、蟹等,仅董建勋一户的水产养殖年收入就超过60万元。”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百姓增收致富步伐,此时的尤明国又把方向转移到了民族旅游业上。

“赫哲族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着先古文明,这些‘传家宝’不能在我们手上丢了,要叫响赫哲族这块招牌,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来体验赫家人的生活。”尤明国说,“大家一致决定充分利用好民族、边境和湿地的优势,鼓励群众创办农家乐、制作鱼皮鱼骨手工艺品,通过发展旅游增收致富。”

致富带头人尤明芬(何川 摄)

致富带头人尤明芬(何川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