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在开放中发展(2)

2018-12-12 14:20:3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向了敦煌人家。

73岁的吴兴科,是敦煌市莫高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组建建筑队进城务工,2014年返乡,把自家老院翻新改造成农家客栈。如今客栈年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净利润有10多万元。

在吴兴科眼里,改革开放不仅带来生活的富裕,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他说,40年前,人穷,也不爱收拾,院墙被炕洞熏得黑黢黢,到了夏天土厕所臭气熏天。“客栈开起来后,人的精神面貌不一样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自己也体体面面,热情服务才能让客人在网上点赞。”

莫高镇党委书记吴三明说,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农民的收入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到种葡萄、红枣等特色林果,再到现在的乡村旅游,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如今,莫高镇的农家客栈已有90多家,户均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

“莫高窟在敦煌存在了1000多年,但长期以来,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今旅游从副业变主业,老百姓的日子才越过越好。”吴三明说。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图文互动)(5)甘肃敦煌:在开放中发展

技术人员在莫高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2014年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敦煌市委办公室主任席尚成介绍,2003年起,旅游产业成为敦煌的首位产业,农业县城变成了旅游城市。尤其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敦煌旅游快速发展。今年,敦煌年接待游客预计接近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00亿元。

在敦煌,几乎每个人都从蓬勃发展的旅游中受益。数据显示,全市13%的人口直接从事旅游业。随着产业链的拉长,旅游门票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23%,“旅游+”综合效益进一步凸显。

走向历史新舞台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图文互动)(4)甘肃敦煌:在开放中发展

演员在敦煌飞天剧院表演舞剧《丝路花雨》(1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回望历史,成就敦煌的正是开放包容。伴随丝绸之路而来的多元文化,在敦煌碰撞交融、互学互鉴,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莫高窟在这里诞生。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行,敦煌再度走向世界舞台。

这个我国唯一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开启后,每年百余个国家的千余名嘉宾来到敦煌,共商文化,沟通民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正不断加深。

“改革开放富裕了一方百姓,做强了一地经济。新时代更应借助这一国际盛会,讲好中国故事,谋求高质量发展。”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说。

绿色发展被放在突出位置。敦煌南接祁连山,西连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面积占比不到5%,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0多倍。“在这一自然禀赋下,敦煌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詹顺舟说。

文旅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成为抓手。从《丝路花雨》等旅游演艺节目,到借势互联网的敦煌文创,再到异彩纷呈的研学活动,行业壁垒正在消除,敦煌文化注入多样业态,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敦煌文化的举旗者敦煌研究院,更带着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走向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责任编辑:崔凤璇 CN07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绝色敦煌之夜”绽放香江

    2018-12-05 07:36:47 敦煌

    甘肃敦煌:葡萄熟了(组图)

    2018-09-05 22:48:33 甘肃 敦煌

    甘肃敦煌:在开放中发展

    2018-12-10 16:01:02 敦煌 旅游 文化 改革开放

    敦煌经验:文化资源地区发展的鲜活样本

    2018-11-29 09:56:26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甘肃敦煌被救助野骆驼繁衍到第三代

    2018-10-25 16:36:01 甘肃 自然保护区 野骆驼

    “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在敦煌莫高窟开展

    2018-08-02 17:41:03 敦煌 丝绸之路 丝路 文明